儿童脓毒血症属于严重疾病,需立即就医。脓毒血症是病原体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后更容易发展为脓毒血症。早期表现为发热、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全身炎症反应。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意识改变等休克表现。若不及时干预,可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损伤等多器官功能衰竭。
新生儿、早产儿及存在基础疾病的儿童发生脓毒血症风险更高。这类患儿症状可能不典型,仅表现为喂养困难、体温不稳定或皮肤花纹样改变,但病情进展更快。部分罕见遗传性免疫缺陷患儿可能反复发生严重脓毒血症。
确诊脓毒血症后需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抢救治疗。包括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抗生素治疗及器官功能支持等措施。恢复期需注意营养支持,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乳清蛋白粉,逐步恢复活动量。家长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观察有无生长发育迟缓等后遗症,并做好疫苗接种等感染预防措施。
脓毒血症经过规范治疗通常可以治愈,但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脓毒血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需根据病原体类型和器官损伤程度采取综合治疗。
早期脓毒血症患者通过静脉抗生素治疗和液体复苏可获得较好疗效。常用抗生素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广谱抗菌药物,需根据血培养结果调整用药。同时需监测乳酸水平、中心静脉压等指标,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多数患者在1-2周内感染控制后症状明显改善。
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脓毒血症休克患者预后较差。这类患者需要入住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机械通气、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器官支持。可能需要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并使用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即使经过积极治疗,严重脓毒血症病死率仍较高,存活患者也可能遗留肾功能不全等后遗症。
脓毒血症患者出院后需定期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感染指标,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饮食应保证足够热量和优质蛋白摄入,可适量食用鸡蛋、鱼肉等易消化食物。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