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治疗首选青霉素类药物,常用药物有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头孢曲松钠、多西环素、阿奇霉素等。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需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避免自行调整用药。
1、苄星青霉素苄星青霉素是治疗各期梅毒的一线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杀灭梅毒螺旋体。早期梅毒患者单次肌肉注射即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晚期梅毒需每周注射一次并连续治疗三周。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
2、普鲁卡因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适用于神经梅毒和心血管梅毒的治疗,需每日肌肉注射并配合丙磺舒延长药效。该药物能穿透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效果显著。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妊娠期患者使用前需评估胎儿风险。
3、头孢曲松钠头孢曲松钠可作为青霉素过敏者的替代药物,通过破坏病原体细胞膜发挥杀菌作用。需每日静脉滴注连续治疗十天以上,对晚期潜伏梅毒和三期梅毒均有疗效。使用期间可能出现腹泻、静脉炎等不良反应,与含钙制剂配伍可能产生沉淀。
4、多西环素多西环素属于四环素类抗生素,适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非妊娠期患者。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阻断梅毒螺旋体增殖,需口服给药并持续治疗十五天。服药后应避免阳光直射,可能出现食管刺激症状,建议与大量水同服。
5、阿奇霉素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用于早期梅毒的替代治疗。但部分地区已出现耐药菌株,用药前建议进行药敏试验。该药物组织浓度高、半衰期长,可采用间断给药方案。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和肝功能异常。
梅毒患者治疗期间应避免性接触直至血清学转阴,性伴侣需同步接受检查和治疗。日常保持患处清洁干燥,加强营养摄入有助于恢复。定期复查血清滴度是评估疗效的关键,即使症状消失也须完成整个疗程。治疗后第一年每三个月需复查一次,第二年每半年随访,三年内出现血清学复发需重新治疗。注意个人卫生用品单独使用,患病期间禁止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