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肝病科

我13岁时检查出有乙肝,是大三阳,但是肝功能一直没什么变化,偶尔转氨霉会有小波动,病毒量很高,这样要不要抗病治疗啊?

| 4人回复

问题描述

医生回答专区

于一冰
于一冰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陈雨
陈雨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张笑
张笑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李元子
李元子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医生推荐

相似问题

推荐 排卵前后体温变化规律是什么

女性排卵前后体温呈现双相变化规律,排卵后基础体温较排卵前升高0.3-0.5℃,主要受黄体生成素波动、孕酮水平变化、卵泡发育周期、代谢率调整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

1、黄体生成素波动:

排卵前24-36小时黄体生成素达到峰值,刺激卵泡破裂释放卵子。该激素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会暂时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导致排卵当日可能出现短暂体温下降,称为"排卵降温"现象。

2、孕酮水平变化:

排卵后黄体开始分泌孕酮,该激素具有升温作用,可使基础体温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若未受孕,黄体萎缩后孕酮水平下降,体温在月经前1-2天回落至卵泡期水平。

3、卵泡发育周期:

卵泡期体温多维持在36.2-36.5℃之间,随着优势卵泡成熟,雌激素水平上升会轻微抑制体温。排卵后进入黄体期,体温上升幅度与黄体功能密切相关,正常黄体期高温相应持续12-14天。

4、代谢率调整:

孕酮通过增强线粒体功能提高基础代谢率,促使体温上升。黄体期每日能量消耗较卵泡期增加5%-10%,这种代谢变化会反映在晨起静息体温的测量值上。

5、个体差异:

约20%女性可能出现不典型双相体温曲线,包括爬坡式升温、阶梯式上升等变异模式。测量误差、睡眠不足、饮酒等因素也可能影响体温曲线判断。

监测基础体温需在晨起未活动时舌下测量,建议搭配宫颈黏液观察提高判断准确性。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夜间饮酒或过度疲劳有助于获得稳定体温曲线。若高温相不足11天或温差小于0.3℃,建议进行妇科内分泌检查评估黄体功能。备孕女性可记录3个月经周期以掌握个人体温变化特征。

科普推荐

查看更多科普
查看更多科普

医院推荐

更多

行业资讯

热门标签

股疝 肉瘤 膀胱颈梗阻 急性荨麻疹 类圆线虫病 白喉性心肌炎 膀胱乙状结肠瘘 恶性血管内皮瘤 非器质性性交疼痛 克兰费尔特综合征

医药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