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主要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干燥灼热感及反复清嗓动作,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及物理干预等方式缓解。慢性咽炎通常由长期吸烟、胃酸反流、用嗓过度、过敏反应或病原体感染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咽黏膜充血、淋巴滤泡增生等症状。
1、咽部异物感患者常描述咽喉有黏着物阻塞感,吞咽时无实际阻碍但主观不适明显。该症状多与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或黏膜分泌物增多有关。生理性因素可通过淡盐水漱口缓解,病理性因素需排查反流性咽喉炎,必要时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合并细菌感染时可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治疗,过敏因素建议联用氯雷他定片。
2、干燥灼热感咽喉干燥伴烧灼感常见于长期处于空调环境或过度用嗓人群,黏膜腺体分泌减少导致。建议增加环境湿度至50%-60%,避免辛辣食物刺激。若伴随白色伪膜形成需考虑真菌性咽炎,可选用制霉菌素含漱液。糖尿病患者出现该症状时需警惕念珠菌感染,应监测血糖并联合氟康唑胶囊治疗。
3、反复清嗓动作因分泌物粘稠刺激引发的频繁清嗓可能加重声带损伤。生理性因素可通过每日2000毫升温水摄入稀释痰液,病理性因素需鉴别鼻后滴漏综合征,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控制鼻部炎症。职业用嗓者建议接受嗓音训练,减少声带小结发生概率。
4、晨起恶心干呕夜间胃酸反流刺激咽部引发的晨起反射性干呕,需抬高床头15-20厘米入睡。反流严重者需完善24小时食管pH监测,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黏膜。长期症状不缓解可能进展为喉接触性肉芽肿,需喉镜下微创手术切除。
5、咳嗽反射敏感咽部神经末梢敏感性增高导致刺激性干咳,冷空气或油烟易诱发。可短期使用复方甘草口服溶液镇咳,慢性咳嗽超过8周需排除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体质患者建议进行血清IgE检测,环境控制配合孟鲁司特钠片效果更佳。
慢性咽炎患者应保持每日饮用1500-2000毫升温水,避免吸烟饮酒及辛辣食物刺激。室内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冬季外出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直接刺激。建议每用嗓30分钟休息5分钟,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可定期进行喉部雾化治疗。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血性分泌物,需及时电子喉镜检查排除肿瘤性病变。
慢性咽炎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调理及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慢性咽炎通常由长期刺激、感染、胃酸反流、过敏反应及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1、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吸烟饮酒,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有助于缓解咽部不适。多喝温水,避免过度用嗓,注意休息可减轻症状。长期接触粉尘或化学气体者需做好防护。
2、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胶囊等抗生素。咽部肿胀明显可用地塞米松片减轻炎症,配合西瓜霜含片局部缓解症状。反流性咽炎需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控制胃酸。
3、物理治疗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将布地奈德混悬液等药物直接作用于咽部黏膜。低温等离子消融术适用于增生明显的淋巴滤泡,激光治疗可改善黏膜充血状态。物理治疗需在专业机构规范操作。
4、中医调理肺肾阴虚型可服用养阴清肺丸,痰瘀互结型适用金嗓利咽丸。针灸选取列缺、照海等穴位,配合金银花、胖大海代茶饮。中医治疗需辨证施治,避免自行用药。
5、手术治疗对顽固性肥厚性咽炎可采用咽后壁淋巴滤泡电凝术,声带息肉样变需行喉显微手术。术后需禁声休养,配合抗感染治疗。手术治疗仅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特定病例。
慢性咽炎患者日常应保持口腔清洁,早晚淡盐水漱口,避免接触冷空气及过敏原。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量食用雪梨、白萝卜等润喉食物。适度进行深呼吸训练,避免过度清嗓动作。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情况时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完善喉镜检查明确病情进展。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中断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