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老人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3.9-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应低于7.8毫摩尔/升。血糖监测需结合个体健康状况、用药情况及并发症风险综合评估。
老年人血糖管理需考虑生理性衰老对代谢的影响。空腹血糖3.9-6.1毫摩尔/升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测量前应保持8小时禁食状态。餐后血糖7.8毫摩尔/升以下提示糖耐量正常,检测时需从进食第一口开始计时。糖化血红蛋白作为长期指标,建议控制在7%以内,但对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可适当放宽至7.5-8%。存在慢性肾病者需注意血糖仪与静脉血检测值可能存在0.5-1.0毫摩尔/升差异。居家监测应记录空腹、三餐后及睡前五时段数据,异常波动需排查饮食、运动及药物依从性因素。
建议选择稳定性好的血糖仪定期校准,采血时避免过度挤压指尖。日常饮食注意粗细粮搭配,每日主食量控制在200-300克,优先选择燕麦、荞麦等低升糖指数食物。适度进行快走、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定期筛查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糖尿病并发症,合并高血压者血压目标可设定为140/90毫米汞柱以下。出现多饮多尿、体重骤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
血糖不高但出现口渴可能与水分摄入不足、饮食过咸、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也可能由尿崩症、干燥综合征等疾病引起。建议结合具体症状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日常生理性原因中,水分摄入不足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口渴中枢。高温环境或剧烈运动后未及时补水更易发生。高盐饮食会使血液钠离子浓度升高,引发渗透性口渴,常见于腌制食品、加工食品摄入过多人群。部分抗组胺药、利尿剂等药物可能抑制唾液分泌或增加水分排泄,服用后可能出现口干症状。
病理性因素需警惕中枢性尿崩症,因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多尿脱水,常伴尿比重降低。肾性尿崩症则与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有关,可能出现夜尿增多。干燥综合征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会破坏唾液腺功能,同时伴眼干、关节痛等症状。某些精神心理疾病如焦虑症可能出现烦渴症状,但属于排除性诊断。
日常应注意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减少腌制食品、膨化零食等含盐量高食物摄入。使用药物后出现持续口渴应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若伴随多尿、体重下降或口腔黏膜干燥等症状,需进行尿常规、血液生化及自身抗体检测。中老年人群出现不明原因口渴建议筛查甲状腺功能和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