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臼一直不接可能导致关节畸形、慢性疼痛和功能障碍。脱臼未及时复位可能引发关节囊松弛、周围组织损伤和继发性关节炎。
1、关节囊松弛:
脱臼后关节囊长期处于拉伸状态,韧带和关节囊逐渐失去弹性。关节稳定性下降可能导致习惯性脱位,轻微外力即可再次脱臼。早期复位可避免关节囊过度松弛。
2、周围组织损伤:
脱臼关节压迫周围神经血管,持续压迫可能造成神经永久性损伤。血管受压可能导致局部缺血坏死,表现为皮肤苍白、感觉异常。及时复位可解除压迫。
3、继发性关节炎:
关节面长期不对合加速软骨磨损,关节腔内异常摩擦诱发炎症反应。X线检查可见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复位后制动能减少关节面磨损。
4、肌肉萎缩:
长期关节功能障碍导致相关肌肉废用性萎缩。患肢周径较健侧明显缩小,肌力测试显示力量下降。复位后进行渐进式康复训练可恢复肌力。
5、功能障碍:
未复位关节活动范围持续受限,日常动作如握持、行走受影响。病程超过3周可能形成陈旧性脱位,需手术干预。早期手法复位成功率可达90%以上。
脱臼后应立即停止关节活动,用三角巾或夹板临时固定。复位后2-3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等长收缩训练维持肌力。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D促进软组织修复,每日保证500毫升牛奶或等量豆制品摄入。康复期建议每周3次低强度游泳或骑自行车锻炼,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
骨折和脱臼的严重程度需根据损伤部位和程度判断,通常骨折的恢复周期更长且并发症风险更高。骨折可能由外伤、骨质疏松等因素引起,脱臼多与关节囊松弛、暴力牵拉有关。
骨折指骨骼完整性的破坏,根据类型可分为稳定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等。稳定性骨折通常通过石膏固定即可愈合,而粉碎性骨折可能需手术复位内固定。骨折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骨不连、畸形愈合等并发症,老年患者长期卧床还可能引发深静脉血栓。开放性骨折存在感染风险,需紧急清创处理。部分骨折可能损伤周围神经血管,导致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脱臼是关节面失去正常对合关系,常见于肩关节、肘关节等部位。单纯性脱臼经及时复位后恢复较快,但反复脱臼可能发展为习惯性脱臼。复杂性脱臼可能伴随韧带撕裂或关节盂损伤,需手术修复。颞下颌关节脱臼可能影响咀嚼功能,髋关节后脱臼有股骨头坏死风险。部分脱臼复位后需制动数周以防止复发。
无论骨折或脱臼均需及时就医,早期正确处理对预后至关重要。康复期应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避免过早负重。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吸烟饮酒可能延缓骨骼愈合。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恢复情况,出现异常疼痛或活动受限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