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和脱臼的严重程度需根据损伤部位和程度判断,通常骨折的恢复周期更长且并发症风险更高。骨折可能由外伤、骨质疏松等因素引起,脱臼多与关节囊松弛、暴力牵拉有关。
骨折指骨骼完整性的破坏,根据类型可分为稳定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等。稳定性骨折通常通过石膏固定即可愈合,而粉碎性骨折可能需手术复位内固定。骨折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骨不连、畸形愈合等并发症,老年患者长期卧床还可能引发深静脉血栓。开放性骨折存在感染风险,需紧急清创处理。部分骨折可能损伤周围神经血管,导致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脱臼是关节面失去正常对合关系,常见于肩关节、肘关节等部位。单纯性脱臼经及时复位后恢复较快,但反复脱臼可能发展为习惯性脱臼。复杂性脱臼可能伴随韧带撕裂或关节盂损伤,需手术修复。颞下颌关节脱臼可能影响咀嚼功能,髋关节后脱臼有股骨头坏死风险。部分脱臼复位后需制动数周以防止复发。
无论骨折或脱臼均需及时就医,早期正确处理对预后至关重要。康复期应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避免过早负重。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吸烟饮酒可能延缓骨骼愈合。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恢复情况,出现异常疼痛或活动受限需及时复诊。
脚踝脱臼可通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脚踝脱臼通常由外伤、运动损伤、关节松弛、先天性发育异常、退行性病变等原因引起。
1、手法复位急性脚踝脱臼需立即就医进行手法复位,医生会根据脱臼方向采用牵引或旋转手法使关节恢复正常位置。复位过程中可能伴随剧烈疼痛,必要时会使用局部麻醉。复位后需拍摄X光确认关节对位情况,避免残留半脱位或合并骨折未发现。
2、石膏固定复位成功后通常需石膏固定3-6周,选择短腿石膏或支具限制踝关节活动。固定期间禁止负重行走,定期复查观察韧带愈合情况。拆除石膏后可能出现关节僵硬,需逐步进行康复训练恢复活动度。
3、药物治疗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缓解疼痛肿胀,配合迈之灵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若存在韧带撕裂可口服氨基葡萄糖胶囊促进软骨修复。慢性反复脱臼者可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增加润滑。
4、物理治疗拆除固定后建议进行超声波、红外线等理疗软化瘢痕组织。水中步行训练可减少关节负重,平衡板练习能增强本体感觉。低频电刺激有助于预防肌肉萎缩,脉冲磁疗可加速韧带修复。
5、手术治疗对于合并韧带断裂的陈旧性脱臼,可能需行踝关节韧带重建术。关节镜手术可同时清理增生滑膜,严重骨关节炎患者需考虑踝关节融合术。术后需配合系统性康复训练,避免关节粘连。
脚踝脱臼康复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选择高帮鞋提供额外支撑。日常可进行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肿胀。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控制体重减少关节负荷。若出现关节不稳或反复脱臼,应及时复查评估韧带功能。恢复运动前建议佩戴专业护踝,逐步增加训练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