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不会传染给别人。过敏性鼻炎是机体对过敏原产生的免疫反应,属于非感染性疾病,主要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
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与个体免疫系统异常有关,当患者接触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过敏原时,免疫系统会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导致鼻黏膜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多。这种免疫反应仅发生在过敏体质者身上,不会通过空气、接触或体液传播给他人。患者打喷嚏或流鼻涕时排出的分泌物中不含致病微生物,不会造成交叉感染。
极少数情况下,过敏性鼻炎可能合并细菌性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此时可能出现传染性。但传染源是继发的病原体,而非过敏性鼻炎本身。若患者出现发热、脓性鼻涕、咽喉肿痛等症状,需警惕合并感染的可能。
过敏性鼻炎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单窗帘,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尘螨和花粉浓度。外出时可佩戴口罩避免接触过敏原。饮食上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益生菌,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症状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控制炎症反应。
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潜伏期内具有传染性。
轮状病毒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食物或水源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毒在感染者出现症状前1-3天的潜伏期即可排出体外,此时已具备传染性。感染后病毒随粪便大量排出,持续可达10天以上。婴幼儿、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染,常见症状包括水样腹泻、呕吐、发热等。
轮状病毒在潜伏期排毒量较高,传染性较强。病毒在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常温下可在物体表面存活数小时至数天。家庭、托幼机构等密闭场所易发生聚集性感染。感染者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物品需严格消毒。
日常需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使用肥皂洗手。婴幼儿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感染。出现腹泻症状时应及时隔离,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