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的辅助检查主要有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X线钡餐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血液检查。
1、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溃疡的首选方法,可直接观察溃疡部位、大小、形态及周围黏膜情况。检查时可能发现圆形或椭圆形溃疡病灶,边缘整齐,底部覆盖白苔。胃镜检查还能进行活检取材,帮助鉴别良恶性溃疡。检查前需禁食8小时,检查过程中可能引起轻微不适。
2、幽门螺杆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溃疡的主要病因,检测方法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碳13/14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和血清抗体检测。快速尿素酶试验通过胃镜取胃黏膜组织进行检测,结果快速准确。碳13/14呼气试验无创且灵敏度高,适合治疗后复查。检测阳性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是否需要根除治疗。
3、X线钡餐检查X线钡餐检查通过口服硫酸钡造影剂显示胃部形态,可发现胃壁龛影、黏膜皱襞集中等溃疡特征性表现。该方法适用于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但灵敏度低于胃镜,无法进行活检。检查前需空腹,检查后需多饮水促进钡剂排出。
4、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胃镜获取溃疡边缘组织进行显微镜观察,可明确溃疡性质,鉴别良性溃疡与胃癌。病理检查能发现炎性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形成等溃疡典型改变。对于可疑恶性病变,需多点取材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5、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清胃泌素测定等,可评估贫血程度和胃酸分泌情况。长期胃溃疡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降低。血清胃泌素水平检测有助于鉴别胃泌素瘤引起的顽固性溃疡。血液检查结果需与其他检查结合判断。
胃溃疡患者除规范检查外,需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规律进食,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按医嘱服用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定期复查评估疗效。出现呕血、黑便等报警症状需立即就医。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应完成规范根除治疗,降低复发概率。
胃溃疡严重时可能导致胃穿孔、上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等并发症。胃溃疡加重主要与长期胃酸侵蚀、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等因素有关,典型表现为腹痛加剧、呕血黑便、体重骤降。
1、胃穿孔胃溃疡持续进展可能穿透胃壁全层形成穿孔,突发剧烈刀割样上腹痛并迅速蔓延至全腹,伴随板状腹、发热、休克等腹膜炎体征。需紧急行胃穿孔修补术或部分胃切除术,术后需禁食胃肠减压,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抑制胃酸,头孢呋辛钠预防感染。
2、上消化道出血溃疡侵蚀血管可引起呕血或柏油样便,严重者出现失血性休克。急诊需胃镜下止血,静脉输注注射用生长抑素减少内脏血流,口服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黏膜。反复出血者可能需选择性胃动脉栓塞术干预。
3、幽门梗阻溃疡反复发作导致幽门瘢痕狭窄,出现餐后腹胀、呕吐隔夜宿食。胃肠减压后需静脉营养支持,轻症可用多潘立酮片促进胃排空,重症需行胃空肠吻合术解除梗阻。
4、癌变风险长期不愈的胃溃疡可能恶变为胃癌,尤其伴肠上皮化生者。需定期胃镜活检监测,发现异型增生时考虑预防性胃部分切除。癌变早期可表现为腹痛规律改变、贫血进行性加重。
5、全身衰竭慢性溃疡导致营养吸收障碍,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需补充肠内营养粉剂纠正营养不良,同时治疗原发病。合并心肺功能不全者需多学科协同诊疗。
胃溃疡患者日常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规律服用枸橼酸铋钾等黏膜保护剂。进食宜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的鸡蛋羹、嫩豆腐等低纤维食物。疼痛发作时可用热水袋局部热敷,但需警惕掩盖穿孔症状。建议每3-6个月复查胃镜,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规范四联疗法根除治疗。出现呕血、持续剧痛或意识模糊时须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