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主要有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等。肾小球疾病可能由免疫因素、感染、代谢异常、遗传因素、药物毒性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明确诊断。
1、蛋白尿蛋白尿是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后大量蛋白质漏出至尿液的表现,尿液可能出现泡沫增多且不易消散。轻度蛋白尿可能无明显不适,严重时可导致低蛋白血症,引发全身水肿。常见于微小病变肾病、膜性肾病等,需通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评估严重程度。临床常用黄葵胶囊、百令胶囊、雷公藤多苷片等药物减少蛋白漏出。
2、血尿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通常无痛感,尿液呈洗肉水样或镜下红细胞形态异常。可能由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等疾病导致,常伴有蛋白尿。需通过尿红细胞相位差检查鉴别来源,必要时行肾活检。治疗可选用肾炎康复片、血尿安胶囊、阿魏酸哌嗪片等药物。
3、水肿肾性水肿多从眼睑和下肢开始,晨起眼睑浮肿明显,午后下肢肿胀加重,按压可出现凹陷。与低蛋白血症、水钠潴留相关,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必要时使用呋塞米片、托拉塞米片等利尿剂,配合人血白蛋白静脉输注。
4、高血压肾小球疾病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或水钠排泄障碍,可能引发难治性高血压。血压升高可加速肾功能恶化,需优先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片,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控制血压。
5、肾功能异常表现为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能伴随食欲减退、贫血等症状。急性进展可见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进展多见于糖尿病肾病等。需根据病因使用甲泼尼龙片、环磷酰胺片等免疫抑制剂,终末期需肾脏替代治疗。
肾小球疾病患者需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避免劳累和感染。饮食应低盐优质蛋白,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蛋白质以鸡蛋、牛奶等为主。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控制血压血糖在目标范围。出现症状加重或尿量明显减少时需及时就医,早期干预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
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心力衰竭、尿毒症脑病、感染等。急性肾衰竭是指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导致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1、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是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肾脏排钾能力下降,导致血钾水平升高。高钾血症可能引起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脏骤停。治疗措施包括限制高钾食物摄入、使用降钾药物如聚苯乙烯磺酸钠散、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必要时需进行血液透析。
2、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肾脏无法有效排出酸性代谢产物,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积累。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深快、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措施包括纠正原发病、使用碳酸氢钠注射液等碱性药物,严重时需进行血液透析。
3、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时,水钠潴留和电解质紊乱可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引发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症状。治疗措施包括限制水钠摄入、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托拉塞米片等,必要时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4、尿毒症脑病尿毒症脑病是由于体内毒素积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等症状。治疗措施包括控制血压、纠正电解质紊乱、使用镇静药物如地西泮注射液等,严重时需进行血液透析。
5、感染急性肾衰竭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并发感染,常见感染部位包括肺部、泌尿系统、血液等。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寒战、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治疗措施包括加强营养支持、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同时需积极控制原发病。
急性肾衰竭患者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定期监测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饮食上应限制高钾、高磷食物摄入,控制水分和盐分摄入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同时需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