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通常由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或过敏反应引起,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因采取抗感染、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等措施。
1、感染
急性肠炎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病毒感染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原虫等。这些病原体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源或接触传播,进入肠道后引发炎症反应。治疗上,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类或氟喹诺酮类药物;病毒感染则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寄生虫感染需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甲硝唑。
2、饮食不当
食用不洁、变质或刺激性食物可能引发急性肠炎。例如,过量摄入辛辣、油腻食物或酒精会刺激肠道黏膜,导致炎症。食物过敏或不耐受也可能诱发症状。治疗上需立即停止摄入刺激性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米粥、面条,并补充益生菌如乳酸菌片或酸奶,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3、药物刺激
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抗生素可能损伤肠道黏膜,引发急性肠炎。长期使用抗生素还可能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导致继发性感染。治疗上需停用相关药物,必要时使用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或补充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
4、过敏反应
部分人群对特定食物或药物过敏,可能引发急性肠炎。常见过敏原包括牛奶、鸡蛋、海鲜等。治疗上需避免接触过敏原,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缓解症状,严重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急性肠炎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注意饮食调理和水分补充。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慢性肠炎或其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