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感染后通常2-4周出现急性期症状,部分感染者可能长期无症状。艾滋病病毒感染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期症状、无症状期、艾滋病期三个阶段,具体时间受病毒载量、免疫状态、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
急性期症状通常在感染后2-4周出现,表现为发热、咽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类似流感症状,持续1-3周自行缓解。此时病毒在体内快速复制,血液中可检测到高病毒载量,但抗体检测可能呈阴性。约20%感染者可能出现严重临床表现如无菌性脑膜炎。
无症状期可持续2-15年不等,期间感染者无明显不适,但病毒持续破坏CD4+T淋巴细胞。约10%感染者可能长期不进展为艾滋病期,称为长期不进展者。无症状期长短与病毒亚型、宿主遗传背景、是否接受治疗等因素相关。
当CD4+T细胞计数低于200个/微升或出现特定机会性感染时进入艾滋病期。常见表现包括持续发热、盗汗、体重下降、反复腹泻、口腔念珠菌感染等。未经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3年。及时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显著延缓疾病进展。
艾滋病病毒感染后应尽早进行抗体检测,确诊后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日常生活中需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锻炼,避免生冷食物。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严格遵医嘱服药。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发生暴露后及时使用阻断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