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肿痛流脓可能由牙周炎、根尖周炎、智齿冠周炎、牙龈脓肿、外伤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冲洗、药物治疗、切开引流、根管治疗、拔牙等方式缓解。
1、牙周炎牙菌斑长期堆积导致牙龈炎症,表现为牙龈红肿、探诊出血,严重时形成牙周袋并溢脓。治疗需进行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配合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采用牙周翻瓣术清除病灶。
2、根尖周炎龋齿未及时治疗引发牙髓坏死,细菌通过根尖孔扩散至周围组织,形成根尖脓肿。典型症状包括咬合痛、牙龈瘘管排脓。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源,急性期可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配合头孢克肟分散片抗感染。
3、智齿冠周炎阻生智齿周围软组织发炎,常伴随张口受限和颌面部肿胀。治疗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盲袋,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保持口腔清洁。反复发作或位置不正的智齿建议手术拔除。
4、牙龈脓肿局部感染导致脓液在牙龈组织内积聚形成波动性肿物。需在消毒后切开引流,术后用生理盐水含漱。可短期服用罗红霉素胶囊预防感染扩散,避免挤压脓肿导致炎症蔓延。
5、外伤感染牙齿受到外力撞击或食物嵌塞造成牙龈损伤后继发感染。需清除创口异物,用碘甘油局部涂抹。若伴有牙体松动需进行牙弓夹板固定,配合使用维生素C片促进组织修复。
日常应注意使用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每日使用牙线清理邻面菌斑。饮食避免过硬过烫食物刺激患处,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西蓝花等食物增强牙龈抵抗力。出现持续性肿痛或发热时应及时就诊口腔科,避免感染扩散引发颌骨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急性期可用淡盐水漱口暂时缓解症状,但不可替代正规治疗。
疖子流脓通常提示炎症进入消退期,但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疖子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毛囊及周围组织引起的化脓性炎症。当疖子出现流脓时,说明局部已形成脓腔并开始排出坏死组织和细菌,这是机体免疫反应清除感染的表现。此时红肿热痛等症状会逐渐减轻,创面可能出现黄色或白色脓栓脱落。若脓液排出后局部肿胀消退、疼痛缓解且无新发红肿,通常预示病情好转。
但若流脓后仍持续发热、红肿范围扩大或出现波动感,可能提示感染未控制或并发蜂窝织炎。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患者更易出现感染扩散。自行挤压疖子可能导致细菌入血引发败血症,表现为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
恢复期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可用无菌敷料覆盖。避免抓挠或挤压疖子,每日用生理盐水轻柔清洗。若2-3天后症状未改善或出现发热,须及时到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