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根烂到肉里通常可以拔除,但需根据牙周组织感染程度和全身健康状况综合评估。龋坏至牙龈下的残根拔除难度较高,可能涉及牙龈翻瓣、去骨等复杂操作,伴有急性化脓性感染时需先控制炎症。
牙根深部腐烂但未引发严重感染时,口腔外科医生可通过微创拔牙技术完整取出残根。术前需拍摄牙片评估牙根形态与邻近结构关系,使用超声骨刀或挺子分根可减少骨组织损伤。局部麻醉下操作多数患者耐受良好,术后配合冷敷和抗生素可降低干槽症风险。
当腐烂牙根引发颌面部间隙感染或伴有全身性疾病时,需暂缓拔牙。糖尿病患者血糖未控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需先进行内科治疗。急性期应切开引流并静脉输注抗生素,待炎症消退后再评估拔牙方案。重度牙周脓肿可能导致骨质大面积破坏,此时拔牙后需考虑植骨修复。
残根拔除后三个月是修复关键期,建议选择种植牙或固定桥恢复咀嚼功能。日常使用含氟牙膏与牙线清洁邻面,每半年进行专业洁治可预防邻牙龋坏。吸烟会延缓创口愈合,术后两周内应严格戒烟。出现持续疼痛或异常渗液需及时复诊排除骨髓炎可能。
高位阻生齿拔除难度通常较大,需由专业口腔外科医生评估后实施手术。
高位阻生齿因位置深、邻近重要解剖部位,手术需通过切开牙龈、去骨、分牙等步骤完成。术前需拍摄口腔全景片或锥形束CT明确牙齿与下颌神经管、上颌窦的关系。对于完全骨埋伏的阻生齿,可能需要使用高速手机磨除部分牙槽骨;若牙根弯曲或与邻牙紧贴,需将牙齿分割后分段取出。术中可能涉及邻牙保护、神经规避等操作,术后需缝合创口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存在牙根异常弯曲、紧贴下颌神经或完全水平埋伏时,手术风险会显著增加,可能出现邻牙损伤、神经麻木或术后感染等并发症。这类情况需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必要时联合超声骨刀或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操作。
术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和剧烈运动,进食温凉软食,按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保持口腔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