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盘需通过超声检查、临床症状及病史综合分析进行鉴别诊断,主要需与胎盘早剥、宫颈病变、低置胎盘等情况区分。
1、超声检查经阴道或腹部超声是确诊前置胎盘的首选方法,可清晰显示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的位置关系。完全性前置胎盘表现为胎盘组织完全覆盖宫颈内口,部分性前置胎盘显示胎盘边缘达宫颈内口但未完全覆盖,边缘性前置胎盘则显示胎盘下缘距宫颈内口较近但未达到。超声检查需在膀胱适度充盈状态下重复进行以提高准确性。
2、临床症状无痛性阴道流血是前置胎盘的典型表现,多发生在妊娠晚期或临产前,出血量可多可少且反复发作。与胎盘早剥的持续性腹痛伴阴道流血不同,前置胎盘出血通常不伴有宫缩或压痛。出血严重时可出现休克症状,但子宫张力正常,胎心监护多无异常。
3、病史分析既往剖宫产史、多次流产刮宫史、多胎妊娠等均为高危因素。需详细询问孕产史及本次妊娠情况,包括出血时间、频率、诱因及伴随症状。高龄孕妇、吸烟者、辅助生殖技术受孕者发生概率较高,病史采集时需重点关注这些危险因素。
4、体格检查禁止行阴道指检以避免加重出血,可通过窥阴器观察出血来源。腹部触诊子宫无压痛且胎位清楚,胎先露高浮是常见体征。听诊胎心通常正常,但大量出血时可能出现胎心异常。需监测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评估失血程度。
5、鉴别要点胎盘早剥多有外伤或妊娠期高血压病史,表现为剧烈腹痛伴板状腹;宫颈息肉或癌变引起的出血可通过窥检发现病灶;低置胎盘出血量较少且超声显示胎盘边缘距宫颈内口超过2厘米。血管前置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表现为胎膜血管跨越宫颈内口。
确诊前置胎盘后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保持大便通畅。饮食需富含铁质和优质蛋白以预防贫血,如瘦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出现阴道流血立即就医,妊娠34周后需提前住院待产。根据胎盘类型和孕周选择剖宫产时机,完全性前置胎盘通常需在36-37周终止妊娠。产后需密切观察出血情况,预防感染和贫血等并发症。
消化道出血可通过呕血、黑便、便血、贫血症状及内镜检查进行鉴别。消化道出血通常由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肿瘤及药物因素引起。
1、呕血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典型表现,血液多呈咖啡渣样或鲜红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时呕血常为喷射状,消化性溃疡呕血多伴随上腹痛。呕血量较大时可能伴有冷汗、心悸等休克症状,需立即就医。
2、黑便黑便提示出血部位多在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上,血液经肠道硫化形成柏油样便。每日出血量超过50毫升即可出现黑便,持续黑便伴头晕可能提示慢性失血。服用铋剂或铁剂也可导致黑便,需结合病史鉴别。
3、便血便血多源于下消化道出血,血液呈鲜红或暗红色。痔疮出血表现为便后滴血,结肠肿瘤出血常混有黏液。大量便血可能提示肠血管畸形或憩室出血,需通过肠镜明确出血部位。
4、贫血症状慢性消化道出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指甲脆薄。急性大出血后血红蛋白短期内可能无明显下降,需动态监测。贫血程度与出血量、速度相关,重度贫血需输血治疗。
5、内镜检查胃镜可明确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结肠镜适用于下消化道出血诊断。急诊内镜检查应在出血后24小时内进行,既能明确出血点也可实施止血治疗。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有较高诊断价值,但无法进行活检或治疗。
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禁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剧烈运动。恢复期建议食用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半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低纤维软食。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贫血改善情况,按医嘱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需及时返院就诊,警惕再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