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病与喘证是两种不同的呼吸系统疾病,哮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喘证则以气息急促、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两者的鉴别诊断主要依据症状特点、发作诱因、病理机制、伴随症状、病程发展等方面。
一、症状特点哮病的典型症状是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呼气延长,发作时两肺可闻及哮鸣音。喘证主要表现为气息急促,呼吸困难,可伴有咳嗽、胸闷等症状,但无喉中哮鸣有声的特征性表现。哮病发作时症状突然,缓解期可无症状,喘证症状相对持续,程度轻重不一。
二、发作诱因哮病发作多与接触过敏原、冷空气、运动、情绪激动等诱因有关,具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喘证的发作诱因相对不明确,可能与感染、劳累、气候变化等因素相关,但不如哮病那样具有特异性。哮病患者多有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喘证患者则不一定有过敏背景。
三、病理机制哮病的病理基础是气道慢性炎症导致的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喘证的病理机制多样,可能涉及气道阻塞、肺实质病变、心脏疾病等多种因素,不一定是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哮病的气流受限具有可逆性,喘证的气流受限可能为不可逆或部分可逆。
四、伴随症状哮病发作时可伴有胸闷、咳嗽、咳白色泡沫痰等症状,但一般不伴有发热等感染征象。喘证除呼吸困难外,可能伴有原发病的相关症状,如肺部感染时的发热、咳脓痰,心功能不全时的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哮病缓解期多无症状,喘证则常有不同程度的持续症状。
五、病程发展哮病呈发作性病程,发作间期肺功能可能完全正常,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气道重塑和不可逆气流受限。喘证病程相对持续,症状波动较小,随着原发病的进展而逐渐加重。哮病多见于青少年,喘证则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老年人多见。
哮病与喘证的治疗原则不同,哮病以抗炎治疗和控制症状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喘证的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抗感染治疗肺部感染、强心利尿治疗心功能不全等。无论哮病还是喘证,患者都应避免诱发因素,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定期随访评估病情。饮食上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证充足营养。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CT鉴别脑梗塞是否新发主要依据影像学特征和时间窗表现。
脑梗塞在CT上的表现与发病时间密切相关。发病24小时内CT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显示局部脑组织密度轻微降低,此时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24-48小时梗塞区逐渐出现低密度影,边界模糊。3-7天低密度灶边界变清晰,可伴有轻度占位效应。慢性期梗塞灶密度进一步降低,边界清晰,可能伴有邻近脑室扩大或脑沟增宽等萎缩表现。新发梗塞在CT灌注成像中可显示脑血流量下降、脑血容量减低及平均通过时间延长。弥散加权成像与常规CT联合应用可提高早期诊断率。
出现突发肢体无力或言语障碍等症状时应尽快就医,完善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