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手术流程主要包括术前检查、手术方式选择、术中操作、术后观察及康复指导五个环节。
1、术前检查:
需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等实验室检查,妇科检查确认子宫位置及妊娠周数,超声检查明确孕囊位置。存在生殖道炎症需先治疗,心电图评估麻醉风险。检查结果异常可能需调整手术方案。
2、手术方式:
孕10周内可选择负压吸引术,孕6-7周可行药物流产。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根据患者耐受度选择,麻醉前需禁食6小时。特殊体质或瘢痕子宫患者需制定个体化方案。
3、术中操作:
消毒后置入窥阴器暴露宫颈,麻醉起效后扩张宫颈管,使用负压吸引器清除妊娠组织。全程心电监护,手术时间通常10-15分钟。术中出血量超过200毫升需紧急处理。
4、术后观察:
麻醉苏醒后监测血压、脉搏2小时,观察阴道出血量及腹痛情况。发放抗生素预防感染,开具促进子宫收缩药物。异常出血或剧烈腹痛需立即返院复查。
5、康复指导:
术后1个月禁止盆浴及性生活,2周后复查超声评估宫腔恢复。建议每日清洁外阴,使用卫生巾而非卫生棉条。出现发热、持续出血或分泌物异味需及时就诊。
术后饮食宜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鱼肉、鸡蛋,补充含铁丰富的动物肝脏预防贫血。避免生冷辛辣刺激,可适量饮用红糖水促进恶露排出。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保持规律作息,注意心理调适,术后半年内需严格避孕。建议选择短效避孕药或避孕套,避免重复流产对子宫内膜造成损伤。术后月经恢复时间个体差异较大,通常4-6周后可恢复正常周期。
男性患者导尿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主要步骤包括体位准备、消毒铺巾、导尿管插入、固定引流。导尿操作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执行,避免尿道损伤或感染风险。
1、体位准备:
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外展充分暴露会阴部。操作前需向患者解释流程以缓解紧张情绪,必要时使用屏风保护隐私。体位摆放不当可能导致导尿管插入困难。
2、消毒铺巾:
使用碘伏溶液由尿道口向外环形消毒阴茎头及冠状沟3遍,消毒范围直径不小于15厘米。铺无菌洞巾建立无菌区,操作过程中需始终保持无菌技术,避免细菌逆行感染。
3、导尿管插入:
左手提起阴茎与腹壁呈60度角消除尿道弯曲,右手持润滑后的导尿管轻柔插入尿道。遇到阻力时可稍作停顿,嘱患者深呼吸放松,切忌暴力操作。成年男性尿道长度约18-20厘米,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2-3厘米。
4、固定引流:
导尿管气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生理盐水固定,连接无菌引流袋并妥善固定于床旁。引流袋应低于膀胱水平防止尿液反流,定期观察尿液性状和引流量。
5、术后处理:
整理用物并记录导尿时间、尿管型号及尿量。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包括保持会阴清洁、避免尿管牵拉、每日饮水量需达2000毫升以上。长期留置尿管者需定期更换导尿系统。
导尿后建议增加水分摄入稀释尿液,减少结晶沉积风险。可适量食用蔓越莓等富含原花青素的食物辅助预防尿路感染。日常应避免压迫尿管,翻身或活动时注意固定引流袋位置。观察尿液颜色变化,出现血尿、浑浊尿或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导尿管留置期间需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阴茎头两次,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