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是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黏膜疾病,主要表现为簇集性水疱,可通过抗病毒药物、局部护理、免疫调节、预防继发感染、生活方式干预等方式治疗。
1、抗病毒药物疱疹病毒感染需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伐昔洛韦等。这些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或反复发作者,可能需要延长用药周期。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与其他肾毒性药物联用。
2、局部护理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有助于预防继发感染。水疱未破溃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破溃后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细菌感染。避免搔抓或强行撕脱痂皮,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眼部疱疹需使用更昔洛韦滴眼液等专用药物治疗。
3、免疫调节反复发作的疱疹患者可能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可考虑使用胸腺肽、转移因子等免疫调节剂。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压力过大、疲劳等因素可能诱发疱疹复发,需注意心理调节。
4、预防继发感染疱疹破溃后易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出现脓性分泌物、周围红肿热痛等表现时,需及时就医进行细菌培养,根据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糖尿病患者更需警惕感染扩散,应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5、生活方式干预发作期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不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和富含精氨酸的坚果类食品。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带状疱疹患者急性期可尝试冷敷缓解疼痛,恢复期可进行神经痛康复训练。
疱疹治疗期间需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高热、头痛、皮疹扩散等表现应及时复诊。痊愈后仍可能携带潜伏病毒,抵抗力下降时可能复发。日常应避免过度日晒、寒冷刺激等诱发因素,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可降低复发风险。患者接触过的衣物需煮沸消毒,孕妇及婴幼儿应避免接触活动期患者。恢复期可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B族,促进皮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