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摸了水银后应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避免皮肤吸收。水银是重金属汞的液态形式,具有神经毒性,接触后可能引起局部刺激或全身中毒反应。
皮肤完整时,水银通常不会通过皮肤大量吸收,但可能残留在皮肤褶皱或指甲缝中。需用肥皂水彻底清洗接触部位,尤其是指甲、指缝等易残留区域。清洗后观察皮肤是否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若出现需就医处理。接触后24小时内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清洁产品,以免促进汞吸收。
若皮肤存在破损或伤口,汞可能通过创面进入血液。除立即冲洗外,需按压伤口周围挤出污染血液,用碘伏消毒后包扎,并尽快到急诊科进行血汞检测。孕妇、儿童等敏感人群即使微量接触也应就医评估。接触量大或出现头晕、手抖等神经系统症状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巯丙磺酸钠等解毒剂。
处理散落的水银时需戴橡胶手套,用硬纸板收集大颗粒汞珠,细小颗粒可用胶带粘取,所有污染物装入密封瓶并标注危险品标识。禁止用吸尘器或扫帚清理,避免汞蒸气扩散。接触过水银的衣物需单独密封处理,房间保持通风24小时以上。日常使用电子体温计替代水银体温计可从根本上避免接触风险。
水银体温计打破可能导致汞中毒,但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水银体温计中的汞在常温下会挥发,如果短时间内吸入大量汞蒸气或皮肤直接接触液态汞,可能引起中毒。若及时正确处理破碎的体温计,通常不会造成健康危害。
水银体温计破碎后,汞会从玻璃管中流出形成小液滴。这些液滴在室温下迅速挥发,尤其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空气中汞蒸气浓度可能升高。短时间吸入高浓度汞蒸气可能引发头痛、咳嗽、胸痛等急性症状,长期低剂量接触则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害。皮肤直接接触液态汞时,汞可能通过毛囊或微小伤口被吸收,但经皮肤吸收的量通常较少。
儿童、孕妇和免疫力低下者对汞更为敏感。儿童因身高较低更易吸入沉积在地面的汞蒸气,孕妇接触汞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在汞蒸气环境中症状可能加重。汞蒸气在高温环境下挥发速度加快,夏季或暖气房间内风险相对较高。
发现水银体温计破碎后应立即开窗通风,佩戴橡胶手套用硬纸板收集汞珠,装入密封容器并标注危险品标识。切勿使用吸尘器或扫帚清理,避免汞扩散。污染区域可用硫磺粉或锌粉处理,帮助固定残余汞微粒。接触汞后出现头晕、手指震颤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测血汞浓度。定期检查室内空气质量,必要时使用专业汞蒸气检测仪评估污染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