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素中毒的主要症状包括肝功能损害、消化系统不适和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严重者可能导致急性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尽早识别症状并及时就医是关键,尤其是在怀疑食用了受污染的食品后。
1、肝功能损害
黄曲霉素是强烈的肝毒性毒素,其摄入后会迅速被吸收,并主要作用于肝脏。急性中毒时可出现一系列肝功能受损的表现,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右上腹胀痛和黄疸皮肤和巩膜发黄。随着病情发展,受到严重侵害的肝细胞可能出现坏死,甚至发生急性肝衰竭,表现为腹水、肝脑病、凝血异常等。此时需要立刻前往医院,进行血液检查如肝功能、凝血功能及影像学评估。
2、消化系统不适
摄入含有黄曲霉素的食品后,消化系统会对毒素产生最早的反应。中毒者可能感觉腹泻、腹部痉挛性疼痛,伴随消化不良、恶心等症状。有些症状容易和普通的胃肠炎混淆,但严重者的症状往往更快速、持续时间更长。如果您同时回忆起可疑食品的摄入,就需要格外警惕。
3、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对于某些严重中毒的患者,还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头痛、头晕、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因为肝脏损伤会影响毒素代谢,毒素还可能通过血液影响大脑正常功能。此种情况也提示病情正在快速恶化,不能耽搁。
处理方法建议
1、药物治疗:
N-乙酰半胱氨酸NAC:常用于保护肝脏,促进毒素代谢。
活性炭:在短时间内用于吸附残余毒素,减少进一步吸收。
注射药物降酶治疗:帮助维持肝功能正常,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氧化剂控制自由基的损害。
2、饮食干预:
发生轻微的中毒情况时,需避免高脂肪、高蛋白负担重的食品,多摄入利于肝脏恢复的食物:
富含抗氧化物质的蔬菜如西兰花、菠菜。
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如橙子、柠檬。
3、总体预防:
减少黄曲霉素中毒的关键在于饮食安全:
避免食用发霉变质的坚果、谷物、花生及其制品。
将食物储存在干燥、阴凉的环境中,避免高湿度促进霉菌生长。
黄曲霉素是一种致癌性很强的毒素,其危害不容忽视。如果您出现了提到的任何症状,特别是肝功能损伤相关表现,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全面医疗检查和治疗。注意饮食安全,避免食用可疑食品,从源头避免健康隐患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