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骨质增生可能导致肌无力,具体与神经受压程度有关。脊椎骨质增生是骨关节退行性改变的表现,当增生的骨赘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时,可能引发肢体麻木、肌肉萎缩甚至肌无力。
脊椎骨质增生引起的肌无力通常表现为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的肌肉力量减退。早期可能仅出现轻微乏力感,随着压迫加重,可发展为持物困难、步态不稳等症状。颈椎骨质增生压迫颈髓时,可能引起上肢精细动作障碍;腰椎骨质增生若累及马尾神经,可能导致下肢抬腿无力。这类肌无力常伴随针刺样疼痛、腱反射减弱等神经损伤体征,肌电图检查可见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少数情况下脊椎骨质增生不会直接导致肌无力。若骨赘仅造成局部结构变形而未压迫神经,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关节活动受限或僵硬。部分患者虽有明显骨质增生影像学表现,但因代偿机制完善或病灶远离神经通道,肌力可长期保持正常。这类情况常见于胸椎骨质增生,因胸椎管空间相对宽大,神经受压概率较低。
建议出现肌无力症状时及时进行脊柱MRI或CT检查,明确神经受压部位与程度。日常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睡眠时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适度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以增强核心肌群力量。若确诊神经受压,需遵医嘱采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严重者可能需要椎管减压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