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东西被卡住可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拍背法、催吐法、内镜取物、气管切开术等方式处理。吃东西被卡住通常由进食过快、食物过大、咀嚼不充分、咽喉疾病、食管狭窄等原因引起。
1、海姆立克急救法适用于清醒的成人和儿童,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绕其腰部,一手握拳抵住患者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内冲击,利用肺部残留气体推动异物排出。该方法对坚果、果冻等固体食物卡喉效果显著,但操作时需注意避免用力过猛导致肋骨骨折。
2、拍背法适用于婴幼儿,将患儿面部朝下置于前臂,头部低于胸部,用手掌根部在肩胛骨连线中点处快速拍击5次,再翻转仰卧位用两指按压胸骨下半段5次,交替进行直至异物排出。该方法对糖果、小玩具等异物有效,实施时需保持患儿头低位防止异物深入气道。
3、催吐法适用于意识清醒且卡在食道上段的患者,可用压舌板刺激舌根诱发呕吐反射,或饮用少量温水后弯腰主动呕吐。此方法对鱼刺、碎骨等尖锐异物效果有限,且胃酸反流可能加重黏膜损伤,心脏病患者慎用。
4、内镜取物当异物卡在食管超过2小时或出现吞咽困难时,需急诊行胃镜或喉镜取出。内镜能直接观察异物位置并采用网篮、钳子等工具安全移除,对假牙、硬币等不规则异物尤为必要。术前需禁食4小时,避免操作时误吸。
5、气管切开术当完全性气道梗阻导致窒息且其他方法无效时,需立即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这种情况多见于肉块、汤圆等黏稠食物阻塞主气道,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术后需预防感染和气道狭窄。
预防食物卡喉应养成细嚼慢咽习惯,幼儿避免进食整颗坚果、果冻等高危食品,老年人佩戴假牙时需注意固定性。进食时保持专注不嬉笑打闹,有吞咽功能障碍者可选择软食或流质。若尝试家庭急救后仍无法解除梗阻,或出现面色青紫、意识模糊等缺氧表现,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恢复期可暂进温凉流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黏膜损伤,必要时口服康复新液促进创面修复。
婴儿大便颜色可通过颜色识别卡初步判断健康状况,常见颜色可能提示不同生理或病理状态。
婴儿大便颜色识别卡通常将颜色分为黄色、绿色、棕色等常见生理性颜色,以及白色、红色、黑色等需警惕的异常颜色。母乳喂养婴儿大便多呈金黄色或淡绿色,质地较稀;配方奶喂养婴儿大便颜色偏黄或浅棕色,质地较稠。若出现陶土样白色大便可能与胆道闭锁有关,鲜红色大便可能提示肠道出血,黑色柏油样便可能与上消化道出血相关。颜色识别卡可作为家长初步观察工具,但需结合婴儿进食、精神状态等综合判断。
发现大便颜色异常或伴随哭闹、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携带大便样本就医检查,避免自行判断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