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前需检查血常规、妇科检查、超声检查、传染病筛查及心电图等项目,确保手术安全。
1、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主要观察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水平,评估是否存在贫血或感染风险。严重贫血可能影响术中出血耐受性,需提前纠正。白细胞异常升高提示潜在感染,需控制炎症后再行手术。
2、妇科检查:
通过双合诊评估子宫位置、大小及附件情况,排除生殖道畸形或急性炎症。宫颈检查可发现糜烂或赘生物,必要时需取活检。阴道分泌物检查能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等感染性疾病,避免术后盆腔感染。
3、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可明确妊娠囊位置、大小及胚胎发育情况,排除宫外孕或葡萄胎等异常妊娠。同时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判断是否存在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病变。超声引导能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子宫穿孔风险。
4、传染病筛查:
包括乙肝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及HIV检测。阳性患者需采取特殊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乙肝病毒携带者术后需监测肝功能,HIV感染者需评估免疫状态后制定个体化方案。
5、心电图:
40岁以上或有心脏病史者必须检查,评估心脏节律及供血情况。发现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时需请心内科会诊,必要时推迟手术。年轻健康女性可酌情选择,但全身麻醉前仍需常规检查。
术前3天避免性生活,穿着宽松衣物前往医院。检查当日需空腹4小时以上,携带既往病历资料。术后建议卧床休息2-3天,1个月内禁止盆浴和游泳,每日清洁外阴并更换内裤。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制品,搭配红枣、枸杞等补血食材,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术后2周复查超声观察宫腔恢复情况,出现发热、腹痛或出血量多于月经时需立即就医。
女性不孕不育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妇科检查、激素水平检测、输卵管通畅性检查、排卵监测和宫腔镜检查等。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不孕不育的原因,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1、妇科检查妇科检查是不孕不育检查的基础项目,通过外阴、阴道、宫颈和子宫的视诊和触诊,评估生殖器官的发育情况和是否存在异常。医生会观察外阴发育是否正常,阴道有无畸形或炎症,宫颈有无糜烂或息肉,子宫大小、位置和活动度是否正常。妇科检查还能发现盆腔有无压痛或包块,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盆腔炎症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
2、激素水平检测激素水平检测通常在月经周期的特定时间进行,主要检查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催乳素和睾酮等激素。这些激素的异常可能提示卵巢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或甲状腺功能异常等问题。激素检测需要空腹抽血,最好在月经第2-4天进行基础激素水平检测,部分激素需要在排卵期或黄体期复查。
3、输卵管通畅性检查输卵管通畅性检查常用方法包括子宫输卵管造影和超声下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通过向宫腔内注入造影剂并在X光下观察造影剂在输卵管内的流动情况,能清晰显示输卵管是否通畅及其阻塞部位。超声下输卵管通液术则通过向宫腔注入生理盐水,在超声监测下观察液体是否顺利通过输卵管。这两种检查都能评估输卵管通畅程度,但造影检查更为准确。
4、排卵监测排卵监测可通过基础体温测量、尿排卵试纸检测、超声监测和子宫内膜活检等方法进行。基础体温测量需要每天早晨固定时间测量静息体温,排卵后体温会上升0.3-0.5度。尿排卵试纸检测黄体生成素峰值预测排卵时间。超声监测能直接观察卵泡发育情况和排卵过程。子宫内膜活检可评估子宫内膜对激素的反应性,判断是否存在黄体功能不全。
5、宫腔镜检查宫腔镜检查是将细长的光学仪器经宫颈置入宫腔,直接观察宫腔形态、子宫内膜情况和输卵管开口。这项检查能发现子宫畸形、宫腔粘连、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等宫腔病变。宫腔镜检查通常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需要麻醉下操作,检查过程中可同时进行活检或治疗性操作如粘连分离、息肉切除等。
不孕不育检查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建议夫妻双方同时进行检查。检查前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检查期间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性生活和使用阴道药物。部分检查如输卵管造影和宫腔镜检查后可能出现轻微腹痛或阴道出血,通常1-2天内可自行缓解。检查结果异常时应及时咨询专科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提高受孕概率也有重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