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冷的胃不舒服可通过热敷腹部、饮用温热水、调整饮食、服用胃黏膜保护剂、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等方式缓解。胃部受凉可能与饮食刺激、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肠痉挛等因素有关。
1、热敷腹部用温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上腹部,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持续15-20分钟。热力能帮助松弛胃肠平滑肌,缓解痉挛性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导致烫伤,糖尿病患者及皮肤感觉异常者需谨慎。
2、饮用温热水少量多次饮用35-40摄氏度的温开水,每次100-150毫升,每日总量不超过2000毫升。温水能中和胃内低温刺激,稀释胃酸浓度,加速寒凉食物代谢。可添加少量红糖或姜片增强温胃效果,但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加糖。
3、调整饮食暂时禁食生冷、油腻食物,选择小米粥、南瓜羹等温软易消化流质。症状缓解后逐步添加蒸蛋羹、烂面条等半流质,3天内避免奶制品、豆类等产气食物。进食时细嚼慢咽,每餐控制在七分饱,餐后立即平卧可能加重不适。
4、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咀嚼片可中和胃酸并在黏膜形成保护层,缓解胃痛、反酸。硫糖铝混悬凝胶能选择性黏附于溃疡面促进修复。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可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但服用后可能出现黑便属正常现象。
5、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片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加速胃排空,适用于胀满感明显者。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能全胃肠促动力,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服用此类药物可能出现口干、头痛等反应,心律失常患者禁用多潘立酮。
胃部持续隐痛超过24小时或出现呕血、黑便需立即就医。日常应注意食物温度保持在40摄氏度以上,冬季外出可贴暖宝宝于胃区保暖。长期胃部不适者建议进行胃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养成饭前洗手、餐具消毒习惯,避免幽门螺杆菌感染。适当进行八段锦等舒缓运动有助于增强胃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