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不是骨癌,两者属于不同类型的疾病。骨髓瘤是浆细胞恶性增殖导致的血液系统肿瘤,骨癌是原发于骨骼的恶性肿瘤。
骨髓瘤属于血液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骨髓中的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浆细胞会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能引起骨质破坏、肾功能损害、贫血等症状。典型表现包括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等。诊断需结合骨髓穿刺、血清蛋白电泳、影像学检查。治疗以化疗、靶向药物、免疫调节剂为主,部分患者需造血gan细胞移植。
骨癌属于骨组织原发恶性肿瘤,常见类型包括骨肉瘤、软骨肉瘤、尤文肉瘤等。肿瘤细胞直接起源于骨细胞或软骨细胞,多表现为局部骨骼肿块、疼痛、活动受限。X线、CT或MRI可见骨质破坏与软组织侵犯。治疗需手术切除结合放化疗,肢体骨肉瘤常需保肢手术。骨癌早期易发生肺转移,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
出现持续骨痛、不明原因骨折或肿块时,建议尽早就诊血液科或骨科,通过骨髓活检、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日常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病理性骨折,保证钙与维生素D摄入,定期监测血钙与肾功能指标。
骨髓炎和骨髓瘤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骨髓炎属于感染性疾病,骨髓瘤属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1、病因差异骨髓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多继发于开放性骨折、手术感染或血源性播散。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恶性肿瘤,与基因突变、电离辐射等因素相关,属于造血系统克隆性疾病。
2、症状区别骨髓炎典型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活动受限,伴寒战高热等全身感染症状,X线可见骨质破坏与死骨形成。骨髓瘤以骨痛、病理性骨折、贫血为主,可能伴随肾功能损害,实验室检查可见M蛋白异常增高。
3、诊断方法骨髓炎需结合血培养、局部穿刺培养及影像学检查确诊,CRP和血沉明显升高。骨髓瘤诊断依赖骨髓活检发现克隆性浆细胞,血清蛋白电泳显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条带,需完善染色体和FISH检测。
4、治疗原则骨髓炎需长期使用敏感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钠注射液、万古霉素注射用无菌粉末,严重者需手术清创。骨髓瘤采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注射剂、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胶囊等靶向治疗,必要时进行自体造血gan细胞移植。
5、预后转归急性骨髓炎经规范治疗多可痊愈,慢性骨髓炎易反复发作。骨髓瘤目前无法根治,但通过新型靶向药物可将中位生存期延长至5年以上,部分患者可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出现持续骨痛或不明原因发热时应及时就诊,骨髓炎患者需严格完成抗感染疗程,骨髓瘤患者要定期监测M蛋白和肾功能。两者均需加强营养支持,骨髓瘤患者尤其要注意预防高钙血症和肾功能损害,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病理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