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术后漏尿一般不能自愈,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尿道下裂术后漏尿可能与吻合口愈合不良、尿道狭窄、感染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评估。
吻合口愈合不良是术后漏尿的常见原因。手术中尿道重建部位的吻合口若因张力过高、局部血供不足或缝合技术问题导致愈合延迟,可能形成微小瘘孔。患者表现为排尿时尿液从阴茎体部或阴囊处异常渗出,需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明确瘘孔位置。对于轻微渗漏,可通过留置导尿管减少尿液刺激,促进组织修复;若持续超过3个月未改善,需手术修补。
尿道狭窄也可能引发漏尿。术后瘢痕增生或炎症反应可导致重建尿道管腔变窄,排尿阻力增大使尿液从薄弱处溢出。这类患者常伴有尿线变细、排尿费力等症状,可通过尿道造影确诊。轻度狭窄可行尿道扩张术,严重者需尿道内切开或再次成形手术。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感染因素导致的漏尿相对少见。细菌侵袭手术部位可能引起组织坏死、缝线脱落,形成尿瘘。患者多伴有局部红肿、脓性分泌物等表现,需进行细菌培养指导抗生素使用。感染控制后,小的瘘口可能闭合,但多数仍需手术清创和瘘口修补。术前需彻底控制感染,避免修补失败。
术后应保持会阴清洁干燥,使用吸水敷料及时更换。避免剧烈运动或骑跨动作,防止伤口牵拉。增加水分摄入稀释尿液,减少对创面刺激。术后3个月内定期复查尿流率及超声,监测排尿情况。若发现漏尿持续或加重,须立即返院检查,根据瘘口大小和位置选择保守观察或手术干预,延迟处理可能导致反复尿路感染或尿道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