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接种霍乱疫苗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低热、食欲减退等常见反应,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过敏反应。霍乱疫苗主要用于预防霍乱弧菌感染,属于口服减毒活疫苗,接种后需密切观察孩子身体状况。
接种部位红肿或硬结是较常见的反应,通常出现在接种后24小时内,范围较小且可自行消退。部分孩子可能出现37.5-38.5摄氏度的低热,持续1-2天会逐渐缓解。胃肠道反应如轻微腹泻、恶心呕吐也可能发生,一般症状较轻且不超过3次每天。这些反应属于疫苗激活免疫系统的正常表现,无须特殊处理,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即可。
若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9摄氏度、皮疹扩散、面部肿胀或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过敏性休克虽然罕见但属于严重不良反应,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冰冷、意识模糊等。疫苗接种后2周内如出现关节疼痛、血便等异常情况也应及时告知医生。有免疫缺陷疾病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孩子接种前应咨询专业医师。
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家长需记录孩子体温变化及异常症状出现时间,发热时可进行物理降温但不要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建议保留疫苗接种凭证并告知后续接种医生相关反应史,完成全程接种才能获得充分保护效果。
甲肝疫苗的接种时间通常为18月龄和24月龄各接种一剂。
甲肝疫苗主要用于预防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接种程序通常分为两剂次。第一剂次在18月龄时接种,第二剂次在24月龄时接种,两剂次间隔6个月。对于未按程序接种的儿童或成人,可以按照0和6个月的间隔补种两剂次。甲肝疫苗接种后能够产生持久的免疫力,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接种前应确保受种者无发热、急性疾病等禁忌证,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以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接种甲肝疫苗后应注意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多喝水并保证充足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