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的正常范围通常为收缩压90-119毫米汞柱和舒张压60-79毫米汞柱。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时可能属于低血压范畴,但需结合个体症状综合判断。
血压是评估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低血压的诊断不仅依赖于数值,还需观察是否伴随头晕、乏力、视物模糊等不适症状。部分健康人群如运动员或长期体能训练者,基础血压可能偏低但无异常表现,这种情况通常无须干预。生理性低血压常见于年轻女性、体质瘦弱者或遗传因素影响,日常可通过增加水分摄入、适度补充钠盐、规律运动等方式改善循环功能。体位性低血压是较特殊的类型,表现为快速起身时血压骤降,这类情况需注意变换体位时动作缓慢,必要时穿戴弹力袜促进血液回流。
若低血压伴随晕厥、心悸或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内分泌紊乱、严重脱水、心律失常等病理因素相关。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易出现餐后低血压,建议采用少食多餐方式减少内脏血流再分布的影响。长期服用降压药、抗抑郁药等也可能导致药物性低血压,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对于继发于贫血、感染或心脏疾病的低血压,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缺铁性贫血患者需补充铁剂,心力衰竭患者需优化利尿方案。
建议定期监测晨起和睡前血压,记录伴随症状及诱发因素。日常可食用含优质蛋白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鸡蛋、全谷物,避免空腹饮酒或长时间高温沐浴。出现反复晕厥或血压持续低于80/50毫米汞柱时应及时就医,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