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肺炎并发症主要包括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脓胸、肺脓肿及中毒性脑病,预防措施需从疫苗接种、环境管理、营养支持、及时就医和家庭护理五方面入手。
1、呼吸衰竭:
支气管肺炎进展可能导致肺泡通气不足,引发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患儿表现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口唇发绀,严重时出现意识障碍。预防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烟雾刺激,急性期应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给予氧疗。
2、心力衰竭:
肺部炎症加重心脏负荷,易诱发右心衰竭。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表现为心率增快、肝脏肿大、尿量减少。预防需控制输液速度,限制钠盐摄入,对基础心脏病患儿需提前进行心功能评估。
3、脓胸:
细菌感染扩散至胸膜腔可形成脓性积液,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患儿持续高热、胸痛、呼吸受限。预防关键在于规范使用抗生素,避免擅自停药,对反复肺炎患儿建议进行免疫功能筛查。
4、肺脓肿:
肺组织坏死液化形成空洞,常见于异物吸入或耐药菌感染。表现为咳脓臭痰、消瘦贫血。预防应加强婴幼儿看护防止误吸,治疗需足疗程使用抗生素,必要时行支气管镜灌洗。
5、中毒性脑病:
严重感染导致脑微循环障碍,出现嗜睡、惊厥或昏迷。多与缺氧、电解质紊乱相关。预防需及时纠正脱水,控制体温,对持续抽搐患儿需监测颅内压。
日常预防需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A摄入增强呼吸道黏膜防御力,冬季保持室内湿度50%-60%,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可降低重症风险,早产儿建议额外接种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患儿咳嗽期间采用拍背排痰法,母乳喂养婴儿继续哺乳。出现呼吸频率超过50次/分、进食量减少一半以上或精神萎靡时需立即就医。
流行性腮腺炎可能引发睾丸炎、脑膜脑炎、胰腺炎、卵巢炎、听力损伤等并发症。
1、睾丸炎:
青春期后男性患者中约20%-30%可能并发睾丸炎,多发生于腮腺肿胀后1周内。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睾丸肿痛、阴囊皮肤发红,可能伴随高热。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并使用阴囊托带减轻疼痛,严重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缓解炎症。
2、脑膜脑炎:
约10%患者会出现病毒性脑膜脑炎,多在腮腺肿大后1周内发生。典型症状为剧烈头痛、持续发热、呕吐、颈项强直,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需进行腰椎穿刺确诊,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严重者需住院观察。
3、胰腺炎:
发生率约5%,表现为上腹剧痛、恶心呕吐、发热,血清淀粉酶显著升高。多数为轻型胰腺炎,通过禁食、胃肠减压和静脉补液可缓解,极少数可能发展为重症胰腺炎需重症监护。
4、卵巢炎:
青春期后女性患者约5%-7%可能发生卵巢炎,症状包括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超声检查可见卵巢增大,治疗以卧床休息和非甾体抗炎药为主,罕见导致不孕。
5、听力损伤:
病毒侵袭内耳可能导致单侧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发生率约0.5%-5%。多在发病后2周内出现耳鸣、眩晕和听力下降,部分患者听力可自行恢复,严重者需早期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
患者发病期间应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3-4次;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蒸蛋等,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唾液分泌;发热期间每2小时测量体温,超过38.5℃可物理降温;睾丸炎患者建议穿宽松内裤并用毛巾冷敷肿胀部位。恢复期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头痛、腹痛等并发症征兆,儿童患者痊愈后建议进行听力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