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牙齿未脱落又长出新牙可通过乳牙拔除、恒牙矫正、口腔清洁、饮食调整、定期复查等方式处理。这种情况通常由乳牙滞留、恒牙萌出异常、颌骨发育不足、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等原因引起。
1、乳牙拔除乳牙滞留是导致新牙错位萌出的常见原因。滞留的乳牙可能因牙根吸收不全或粘连未能按时脱落。此时需由口腔医生评估后拔除乳牙,为恒牙腾出正常生长空间。拔牙后可能出现短暂出血,可用无菌棉球压迫止血。避免让儿童舔舐伤口,防止感染。
2、恒牙矫正已错位萌出的恒牙可能需正畸干预。早期矫正可利用儿童颌骨生长潜力,通过活动矫治器或固定托槽引导牙齿归位。矫正时机建议在7-8岁替牙期进行,此时牙槽骨可塑性较强。矫正期间需特别注意口腔卫生,使用含氟牙膏和牙线清洁。
3、口腔清洁双重牙列易导致食物嵌塞,增加龋齿和牙龈炎风险。家长应指导儿童使用儿童专用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日清洁两次。可配合牙线清理牙缝,必要时使用冲牙器。定期使用氟化泡沫或涂氟能增强牙釉质抗龋能力。
4、饮食调整过硬或过黏食物可能加重牙齿排列异常。建议增加苹果、胡萝卜等需咀嚼的蔬果促进颌骨发育,避免长期进食精细软食。控制高糖饮食摄入频次,餐后及时漱口。适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有助于牙齿钙化。
5、定期复查建议每3-6个月进行口腔检查,通过全景片监测恒牙发育情况。对于存在遗传性牙齿发育异常的儿童,需建立长期随访计划。发现多生牙或缺失牙等异常时,需及时进行多学科会诊制定干预方案。
家长应培养儿童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避免咬铅笔等不良口腔行为。替牙期可适当增加粗纤维食物锻炼咀嚼功能,但需避免用新牙啃咬硬物。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牙齿排列异常,多数情况下通过及时干预可获得良好咬合关系。若恒牙严重错位影响咀嚼或面容,需在替牙完成后进行综合正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