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一般可以安装心脏起搏器,但需经专业评估确认适应症。心脏起搏器适用于严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患者,年龄并非绝对禁忌。
老年人若存在持续性心动过缓、晕厥或黑矇等症状,且心电图显示二度Ⅱ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安装起搏器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老年患者常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术前需全面评估心功能及手术耐受性。现代起搏器技术成熟,手术创伤小,多数老年人术后24小时内即可下床活动。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上肢,定期随访程控参数,监测电池电量。
少数老年患者若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活动性感染或预期生存期较短,可能不适合植入手术。部分高龄患者因血管条件差或合并多器官衰竭,需个体化权衡手术风险与获益。对于轻度窦性心动过缓且无症状者,通常优先选择药物调整而非起搏器治疗。
建议老年患者术前完善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术后保持切口干燥,避免磁共振检查。家属需协助记录心悸、气促等异常症状,定期携带起搏器随访手册至心内科复查。日常避免接触强电磁场,乘坐飞机时主动出示起搏器识别卡。
回旋支远段狭窄90%通常建议安装支架。回旋支是冠状动脉的重要分支,狭窄程度超过70%即属于重度狭窄,可能引发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支架植入能有效恢复血流,降低心脏事件风险。
回旋支远段狭窄90%时心肌供血已严重不足,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胸痛、胸闷等心绞痛症状,静息状态下也可能发生不适。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狭窄程度超过90%属于临界病变,若不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为完全闭塞。金属裸支架或药物涂层支架均可选择,后者再狭窄率更低。支架植入需结合血管内超声评估斑块性质,确保支架贴壁良好。术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
少数情况下若患者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血管迂曲难以到达病变部位或合并多器官衰竭,可能暂缓支架手术。这类患者需强化药物治疗,如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扩张冠状动脉,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但药物无法根本解决机械性梗阻,仍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术后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监测血压心率,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脂、血糖等指标,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出现胸痛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支架植入后6-9个月需复查冠状动脉CTA评估支架通畅情况,长期随访中注意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