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忽然脑中风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保持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避免窒息,等待救援过程中避免随意搬动患者。脑中风通常由脑出血或脑梗死引起,可通过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具体需由急诊科或神经内科医生评估后决定。
脑中风属于急性脑血管事件,发病后黄金救治时间为4.5小时内。若为缺血性脑卒中,符合条件者可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过时间窗但存在大血管闭塞时可能需机械取栓术。出血性脑卒中需控制血压并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严重时需神经外科手术清除血肿。无论哪种类型,早期康复训练对恢复肢体功能至关重要,发病后24-48小时病情稳定即可开始床边康复。患者后续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高血压患者需配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日常需监测血糖血脂,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
脑中风患者出院后需定期复查头颅CT或MRI,家属应学会识别再次中风征兆如突发口角歪斜、肢体无力等。康复期可逐步进行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物理治疗,言语障碍者可进行发音练习。建议家中安装防滑设施,避免跌倒风险,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神经功能修复。长期卧床者需每2小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和肺炎,营养支持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清等。
脑出血和脑梗死可通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脑出血通常由高血压导致血管破裂引起,起病急骤,常见剧烈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症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高峰。脑梗死多因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导致脑组织缺血,起病相对缓慢,症状呈渐进性发展,常见偏瘫、言语障碍但头痛较轻。影像学检查是确诊关键,CT可快速识别脑出血的高密度影,而脑梗死早期CT可能无异常,需通过MRI弥散加权成像明确缺血病灶。
患者突发神经功能缺损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日常需控制血压、血脂,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降低脑血管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