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手术多数属于微创手术,具体方式主要有鼓膜切开置管术、鼓室成形术、乳突根治术、人工听骨植入术、耳内镜下手术等。
鼓膜切开置管术通过在鼓膜上放置通气管引流积液,创伤仅约2毫米。耳内镜下手术利用直径3毫米内镜经外耳道操作,无须外部切口。这两种方式术后恢复快,通常1-2天即可出院。鼓室成形术需在显微镜下修复受损听骨,切口隐藏在耳后皱褶处,瘢痕不明显。乳突根治术针对严重病变需开放乳突气房,虽创面较大但仍在微创范畴,术后配合负压引流可加速愈合。人工听骨植入术通过耳道或微小切口完成听骨链重建,现代钛质人工听骨生物相容性良好。
部分复杂病例可能需结合传统开放式手术,如合并胆脂瘤或颅内外并发症时。开放式乳突根治术需做耳后5-6厘米切口,术后需填塞纱条5-7天。但这类情况占比不足两成,多数慢性中耳炎仍优先采用耳内镜或显微镜微创技术。特殊解剖变异患者术中可能转为开放式手术,但术前CT评估可大幅降低该概率。
术后应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及游泳,定期复查听力。饮食宜清淡,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锌促进黏膜修复,避免辛辣食物刺激咽鼓管。出现耳痛加剧或发热需及时复诊,睡眠时可抬高床头减少耳部充血。微创手术虽创伤小,但仍需严格遵循术后护理规范以确保疗效。
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包括耳闷胀感、听力下降、耳鸣、耳痛、耳内流水声和儿童行为异常。该病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或过敏反应有关,表现为鼓室积液和传导性听力障碍。
耳闷胀感是患者自觉耳部堵塞或压迫感,类似乘飞机时的耳部不适。听力下降多为轻度至中度,表现为听声音模糊或需要提高音量。耳鸣常为低频嗡嗡声,可能随头部运动变化。耳痛在急性期较明显,儿童可能频繁抓挠耳朵。耳内流水声多在头部转动时出现,提示鼓室内液体流动。儿童行为异常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或语言发育延迟,与听力减退相关。
日常需避免用力擤鼻,保持鼻腔通畅,减少上呼吸道感染风险。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加重,建议尽早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