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癫痫发作结束后需保持镇静并采取安全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发作特征、防止二次伤害、记录发作细节、及时就医评估。
1、保持气道通畅:
发作结束后立即将患儿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避免误吸。解开衣领腰带等束缚物,确保呼吸顺畅。若出现短暂呼吸暂停,可轻拍背部刺激呼吸,持续缺氧需立即就医。
2、观察发作特征:
记录发作持续时间、肢体抽搐形式如单侧或全身、意识状态变化等关键信息。观察有无大小便失禁、瞳孔变化等伴随症状,这些细节有助于医生判断癫痫类型及病因。
3、防止二次伤害:
移开周围尖锐物品,在患儿身下垫软物保护。发作后处于意识模糊期时避免强行约束肢体,防止骨折或软组织损伤。不要试图撬开牙关或塞入硬物,可能造成牙齿损伤。
4、记录发作细节:
用手机拍摄发作过程视频或详细文字记录,包括发作诱因如睡眠不足、闪光刺激、起始部位、持续时间、恢复期表现等。长期记录发作频率和模式对调整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5、就医评估指征:
首次发作、发作时间超过5分钟、连续多次发作或意识未恢复需急诊处理。定期复诊需携带发作记录,医生可能调整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或拉莫三嗪的使用方案。
癫痫发作后应保证患儿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日常饮食注意补充镁、钙等矿物质,限制高糖食物摄入。建立规律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家长需学习急救知识,定期参与癫痫管理培训,家中常备急救联络卡。学校等场所应做好应急预案,避免患儿因疾病产生心理负担。
放化疗结束后身体恢复通常需要3-6个月,具体时间与个体差异、治疗方案及并发症有关。
放化疗后恢复期受多种因素影响。治疗强度较低且无严重并发症时,骨髓功能可能在1-3个月内逐步恢复,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逐渐缓解。胃肠黏膜修复需2-4周,脱发再生需2-3个月。若存在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等并发症,恢复可能延长至6个月以上,需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免疫功能重建较慢,部分患者需6-12个月才能恢复至治疗前水平。治疗期间营养状况良好、坚持适度康复锻炼者恢复更快。
恢复期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配合低强度有氧运动,定期复查评估恢复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