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儿童易发烧可能与水分不足、空调使用不当、饮食不洁、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因素有关。儿童体温调节功能较弱,夏季高温环境下更容易出现发热症状,建议家长及时观察并就医。
1、水分不足夏季气温高,儿童活动量大,出汗增多容易导致体内水分流失。若未能及时补充水分,可能出现脱水性发热,表现为口干、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家长需定时督促儿童少量多次饮水,优先选择白开水或淡盐水,避免含糖饮料。出现轻度脱水时可口服补液盐散,严重时需静脉补液治疗。
2、空调使用不当室内外温差过大或空调直吹可能引起儿童体温调节紊乱。冷刺激会导致血管收缩后突然扩张,引发一过性低热,常伴有鼻塞、打喷嚏等类似感冒症状。建议保持室温在26-28摄氏度,避免风口直吹,夜间可穿薄棉质睡衣。若出现持续发热可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或布洛芬混悬液。
3、饮食不洁夏季食物易变质,儿童食用污染食物后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病原体产生的内毒素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发热伴呕吐、腹泻。家长需确保食物新鲜,避免生冷食物,餐具定期消毒。细菌性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或蒙脱石散,病毒性感染以补液和对症治疗为主。
4、手足口病肠道病毒通过接触传播引发的传染病,夏季高发。特征为手、足、口腔黏膜出现疱疹,伴随38-39摄氏度发热。具有较强传染性,需隔离治疗。家长应加强儿童手部清洁,对玩具消毒。可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喷雾剂缓解口腔疼痛,配合干扰素α2b喷雾剂抗病毒治疗。
5、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A组感染所致,表现为咽部充血、散在疱疹,高热可达40摄氏度。因咽痛导致儿童拒食拒水,易加重脱水。家长可用生理盐水漱口,给予温凉流质饮食。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巴韦林气雾剂或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高热时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和布洛芬混悬液。
夏季需保持儿童每日饮水量超过1000毫升,选择透气棉质衣物,避免正午外出活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猕猴桃、橙子。空调房间每2小时通风15分钟,维持湿度在50%-60%。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24小时以上,或伴随精神萎靡、抽搐、皮疹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家中可备电子体温计、退热贴等应急物品,但不可自行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