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风险通常较低,但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感染、出血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手术风险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及术后护理等因素相关。
白内障手术作为成熟的眼科操作,多数患者在局部麻醉下即可完成,术中风险主要包括麻醉过敏反应、角膜内皮损伤或晶状体后囊破裂。术后1-3天内可能出现轻微异物感或畏光,属于正常恢复现象。规范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可降低感染概率,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约90%患者视力可提升至0.5以上。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术前血糖控制,空腹血糖值超过8mmol/L可能增加术中出血风险。
极少数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眼内炎或黄斑水肿,多与术中器械污染或自身免疫异常有关。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不足1%,常见于高度近视或外伤性白内障患者。75岁以上老年人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可达20%,需通过YAG激光后囊切开术二次处理。全身使用抗凝药物者术前应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避免术区出血影响手术视野。
术后应按医嘱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预防炎症,避免揉眼及剧烈运动1个月。定期复查眼压和眼底情况,出现持续眼痛或视力骤降需立即就医。保持术眼清洁干燥,游泳等水上活动建议术后3个月再进行。合理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有助于角膜修复,但需避免过量摄入活血类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