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胆道闭锁可通过观察黄疸、粪便颜色及超声检查等方式初步排除。胆道闭锁是一种先天性胆管发育异常疾病,需早期诊断干预以避免肝损伤。
黄疸是胆道闭锁最常见的表现,通常在出生后2-3周持续加重,皮肤和眼白明显发黄,且普通光疗无效。粪便颜色异常是关键线索,正常新生儿粪便为黄色或绿色,而胆道闭锁患儿粪便呈灰白色或浅黄色。尿液颜色可能加深呈浓茶色。超声检查可发现胆囊发育不良或胆管结构异常,肝脏可能出现硬化表现。血液检查中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也可能异常增高。
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如肝胆核素扫描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确诊后需尽早手术治疗,如葛西手术。日常需密切监测患儿营养状况,母乳喂养时可适当添加中链甘油三酯奶粉补充能量。
尿结石可通过多喝水、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等方式有效排除。
尿结石可能与代谢异常、尿路感染、尿路梗阻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腰痛、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多喝水有助于增加尿量,促进小结石排出,每日饮水量建议超过2000毫升。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排石颗粒、尿石通丸、枸橼酸氢钾钠颗粒等药物,有助于溶解结石或缓解症状。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体积较大的结石,通过高频冲击波将结石击碎后随尿液排出。对于顽固性结石或合并严重并发症者,可能需手术取石。
日常应避免高草酸饮食,减少菠菜、浓茶等摄入,适当运动有助于预防结石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