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动可能与缺铁、缺锌、缺镁、缺乏B族维生素、缺乏优质蛋白等营养有关。好动行为通常由遗传因素、环境刺激、营养缺乏、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等引起,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明确原因后针对性补充营养或治疗。
1、缺铁铁元素参与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合成,缺铁可能导致儿童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缺铁性贫血患儿可能出现注意力分散、烦躁多动等症状。日常可适量增加红肉、动物肝脏、菠菜等富含铁的食物。若确诊缺铁性贫血,需遵医嘱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葡萄糖酸亚铁糖浆等补铁剂。
2、缺锌锌元素影响脑部海马体发育,缺锌可能导致儿童情绪调节障碍。缺锌儿童常见食欲减退、异食癖伴多动表现。牡蛎、牛肉、南瓜子等食物含锌丰富。临床常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甘草锌颗粒、赖氨葡锌颗粒等锌补充剂,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缺镁镁离子具有稳定神经细胞膜电位的作用,缺镁可能引发肌肉震颤和过度活跃。深绿色蔬菜、坚果、全谷物等富含镁元素。对于严重缺镁者,医生可能开具门冬氨酸钾镁片、硫酸镁注射液等制剂,禁止自行补充镁剂。
4、缺乏B族维生素维生素B1、B6、B12等参与能量代谢和髓鞘形成,缺乏时可出现易激惹、多动等症状。建议通过糙米、鸡蛋、乳制品等食物补充。必要时医生会推荐复合维生素B片、维生素B12注射液、甲钴胺片等药物,须严格按医嘱服用。
5、缺乏优质蛋白蛋白质中的色氨酸是5-羟色胺前体,摄入不足可能影响情绪控制。鱼类、豆类、瘦肉等优质蛋白来源应均衡摄入。对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儿,临床可能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小儿复方氨基酸颗粒等治疗。
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除好动外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生长发育迟缓、食欲异常等。建议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通过膳食分析评估营养状况。日常饮食应保证食物多样性,避免偏食挑食。限制高糖高脂零食摄入,建立规律作息,提供安全活动空间释放能量。若好动症状影响学习生活或伴随异常体征,须及时至儿科或儿童保健科就诊,排除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