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主要定植于人类胃黏膜,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
胃幽门螺旋杆菌具有螺旋形结构和鞭毛,能在强酸环境中存活并穿透胃黏膜层。其分泌的尿素酶可将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中和胃酸形成局部微碱性环境。该菌产生的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和空泡毒素可损伤胃上皮细胞,引发炎症反应。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诊断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及胃镜活检。根除治疗需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两种抗生素的三联或四联疗法。
预防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共用餐具,定期消毒厨具。感染者应遵医嘱规范用药,治疗期间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家庭成员同时筛查可降低交叉感染概率。治疗后4-8周需复查确认根除效果,日常可通过补充益生菌调节胃肠菌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