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意外是指因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的急性疾病,医学上称为脑卒中,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两种类型。
1、脑出血脑出血通常由高血压导致脑血管破裂引起,也可能与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有关。患者会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严重时出现偏瘫或昏迷。需立即就医进行CT检查,治疗包括控制血压的硝苯地平控释片、降低颅内压的甘露醇注射液,必要时需手术清除血肿。
2、脑梗死脑梗死多因血栓堵塞脑动脉所致,常见于房颤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症状表现为突发面瘫、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发病4.5小时内可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栓,后期需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复发,配合丁苯酞软胶囊改善脑循环。
3、短暂性脑缺血短暂性脑缺血是脑卒中的预警信号,由小血栓暂时阻塞血管引起。症状类似脑梗死但24小时内完全恢复,表现为短暂性黑蒙、肢体麻木。需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聚集,联合银杏叶提取物片改善微循环。
4、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因颅内动脉瘤破裂,血液流入脑脊液间隙。特征为突发炸裂样头痛、颈项强直,可能伴随意识丧失。确诊需脑血管造影,治疗包括尼莫地平片预防血管痉挛,必要时行介入栓塞术。
5、静脉窦血栓静脉窦血栓是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常见于产褥期或血液高凝状态。表现为进行性头痛、癫痫发作、视乳头水肿。需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后期改用华法林钠片维持治疗。
脑血管意外患者需长期监测血压血糖,低盐低脂饮食,每日进行康复训练。家属应学习识别FAST原则面瘫、肢体无力、言语障碍、及时送医,发病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恢复期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遵医嘱服用二级预防药物,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
脑血管意外是否严重需根据具体类型和病情程度判断,轻微脑缺血可能仅需药物治疗,而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可能导致残疾甚至死亡。脑血管意外的严重程度主要与梗死范围、出血量、是否累及关键功能区、救治及时性等因素有关。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管意外中最轻微的类型,症状通常在24小时内完全缓解。多由小血栓暂时阻塞血管引起,表现为突发肢体无力、言语含糊或视物模糊。虽然症状可逆,但提示患者存在脑卒中高风险,需立即排查颈动脉斑块、房颤等病因。治疗以抗血小板药物为主,常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
2、腔隙性脑梗死小穿支动脉闭塞导致的微小梗死灶,症状较轻但可能反复发作。常见于长期高血压患者,表现为单纯运动障碍或感觉异常。头颅CT显示直径小于15毫米的病灶,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配合银杏叶提取物片、胞磷胆碱钠胶囊等改善脑循环药物。
3、中等面积脑梗死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所致,可能遗留轻度功能障碍。典型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或失语,通过溶栓治疗可部分恢复功能。急性期需使用注射用阿替普酶等溶栓药物,后期配合丁苯酞软胶囊、依达拉奉注射液等神经保护剂。
4、大面积脑梗死主干动脉完全闭塞导致的严重后果,死亡率超过30%。患者迅速出现昏迷、瞳孔散大等脑疝表现,CT显示超过1/3大脑半球受累。即使存活也多遗留严重残疾,需去骨瓣减压术抢救生命。恢复期易并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5、脑出血最凶险的脑血管意外类型,出血量超过30毫升时死亡率达50%。常见于高血压血管破裂,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CT可见高密度血肿。需紧急行血肿清除术或微创穿刺引流,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幸存者多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
脑血管意外患者需长期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2000毫克以下。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失语患者需语言康复治疗。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避免情绪激动和突然用力。吸烟者必须戒烟,饮酒量每日不超过25克酒精。建议每3-6个月复查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评估血管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