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和痴呆症不一样,两者属于不同类型的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痴呆症则以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
帕金森病是一种以运动症状为主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典型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该病主要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有关,早期通常不伴有明显认知功能下降。部分患者在疾病晚期可能合并帕金森病痴呆,但这是病程发展的继发表现。
痴呆症是一组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综合征,常见类型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等。患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定向障碍、语言功能下降和执行功能障碍等认知领域损害。虽然某些类型痴呆可能伴随运动症状,但认知损害始终是核心表现。
建议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通过专业评估明确诊断。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认知训练和肢体活动,注意预防跌倒等意外发生。家属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陪同患者复诊。
帕金森病患者手术后通常仍需继续服药。手术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治疗,术后用药需根据症状控制情况调整。
帕金森病手术如脑深部电刺激术主要通过调节异常神经电活动改善症状,但无法阻止疾病进展或修复已受损的多巴胺神经元。术后患者仍需服用左旋多巴制剂如多巴丝肼片、卡左双多巴控释片等补充多巴胺,或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片、罗匹尼罗片等增强神经传导。药物剂量可能较术前减少,但突然停药可能导致症状反弹甚至恶性综合征。部分患者术后仍需联合使用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如司来吉兰片、雷沙吉兰片等延缓疾病进展。
极少数早期患者术后短期可能实现减停药物,但多数中晚期患者需长期维持最低有效剂量。术后药物调整需严格遵循神经科医生指导,定期评估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变化。若出现剂末现象或异动症加重,可能需要调整给药方案或联合使用恩他卡朋片等COMT抑制剂延长药效。
术后康复期需保持规律用药与定期随访,配合适度运动如太极拳、平衡训练等延缓肌强直进展。饮食注意避免高蛋白食物影响左旋多巴吸收,分时段摄入蛋白质。家属需协助记录症状波动与药物反应,警惕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若出现吞咽困难需及时调整剂型,必要时采用鼻饲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