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通常需要就诊于精神心理科或心理科,部分综合医院可能设立心身医学科。抑郁症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长期压力刺激、重大生活事件、慢性躯体疾病等因素有关。
1、精神心理科精神心理科是抑郁症的首选就诊科室,医生会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专业评估工具确诊病情。对于伴有自杀倾向或严重社会功能损害的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抗抑郁剂,配合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
2、心理科部分医院将抑郁症诊疗纳入心理科范畴,尤其适合轻中度患者。医生会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可能建议正念减压训练或团体心理治疗。若发现患者存在双相情感障碍倾向,会转介至精神科进一步鉴别。
3、心身医学科合并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疼痛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可考虑心身医学科。该科室采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既处理情绪问题也改善躯体不适。治疗可能涉及米氮平片等兼具抗抑郁和镇静作用的药物,同时进行放松训练。
4、神经内科当抑郁症与脑卒中、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时,需神经内科参与诊疗。医生会通过脑电图、头颅MRI排除器质性病变,对于血管性抑郁可能联合使用尼莫地平片和舍曲林片。
5、中医神志病科部分中医院设立神志病科,采用疏肝解郁类中药如逍遥丸配合针灸治疗。对于抗拒西药或药物副作用明显的患者,可尝试百乐眠胶囊等中成药,需注意中药起效较慢,重症患者仍需结合西医治疗。
抑郁症患者就诊前可记录情绪波动规律和躯体症状,初诊建议有家属陪同。治疗期间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注意补充富含色氨酸的小米、香蕉等食物。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定期复诊评估疗效,若出现严重副作用或症状加重需及时就医。
心肌酶检查主要关注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特异性反映心肌损伤,肌钙蛋白对心肌梗死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两者是评估心肌损伤的核心指标。
肌酸激酶同工酶在心肌细胞中含量较高,当心肌细胞受损时会释放到血液中,通常在心肌梗死后4-6小时开始升高,18-24小时达到峰值。肌钙蛋白分为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两种亚型,心肌损伤后2-4小时即可检测到升高,可持续升高7-10天,对早期和晚期心肌梗死均有重要诊断价值。乳酸脱氢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也曾用于心肌损伤评估,但因特异性较低已逐渐被取代。肌红蛋白虽在心肌损伤后1-2小时即升高,但骨骼肌损伤时也会显著升高,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日常体检或心脏不适时,建议通过心电图联合心肌酶检查评估心脏健康状况。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检测以防肌酸激酶假性升高,若结果异常应及时复查并完善心脏超声等检查。保持低盐低脂饮食、规律作息、控制血压血糖有助于预防心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