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局部护理、增强免疫力、预防继发感染、缓解疼痛等方式治疗。疱疹通常由单纯疱疹病毒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皮肤或黏膜簇集性水疱伴疼痛或瘙痒。
1、抗病毒治疗疱疹病毒感染需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片能抑制病毒DNA复制,适用于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泛昔洛韦胶囊通过转化为喷昔洛韦发挥抗病毒作用,适用于免疫功能正常者的带状疱疹。更昔洛韦注射液用于严重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疱疹病毒感染。早期用药可缩短病程,降低神经痛风险。
2、局部护理疱疹破溃前可外用阿昔洛韦乳膏抑制局部病毒复制。水疱未破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收敛止痒,破溃后改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细菌感染。保持皮损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继发感染。眼部疱疹需使用更昔洛韦滴眼液,防止角膜损伤。
3、增强免疫力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疱疹复发。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补充维生素C和锌有助于免疫调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可维持免疫稳态。反复发作者可遵医嘱使用胸腺肽肠溶片等免疫调节剂,减少复发频率。
4、预防继发感染疱疹皮损易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水疱破溃后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外用夫西地酸乳膏控制感染。出现脓性分泌物、红肿热痛需口服头孢呋辛酯片。糖尿病患者更需严格控制血糖,避免感染扩散。
5、缓解疼痛带状疱疹常伴神经痛,可口服加巴喷丁胶囊调节神经兴奋性。普瑞巴林胶囊通过阻断钙通道减轻痛觉过敏。急性期疼痛剧烈可用对乙酰氨基酚片联合局部利多卡因凝胶。遗留神经痛者可进行红外线理疗或神经阻滞治疗。
疱疹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发作期减少接触孕妇和婴幼儿。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诱发复发。皮损结痂后继续用药数日,不可过早停药。若出现发热、头痛、皮损扩散或视力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定期复查,监测病毒载量变化。
生殖器疱疹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引起,少数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导致,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及间接接触污染物。发病机制涉及病毒侵入皮肤黏膜后潜伏于神经节,在免疫力下降时复发。典型表现为外阴簇集水疱伴疼痛,可能合并排尿困难或全身症状。
1、性接触传播无保护性行为是主要传播方式,病毒通过生殖器黏膜微小破损侵入。急性期患者传染性最强,但无症状排毒者也可传播。使用安全套可降低风险,但无法完全阻断病毒传播。初次感染后病毒沿感觉神经迁移至骶神经节形成潜伏感染。
2、母婴垂直传播孕妇分娩时经产道传染给新生儿可能导致致命性播散性感染。妊娠晚期初次感染传播概率最高,复发感染者传播风险较低。剖宫产可减少传播机会,但胎膜早破时仍有感染可能。新生儿感染可表现为皮肤疱疹、脑炎或败血症。
3、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毛巾、浴具等物品可能感染,但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较短。该途径传播概率较低,多发生于免疫力低下人群。保持个人用品专人专用、定期消毒可有效预防。
4、免疫功能抑制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病毒易被激活复发。压力过大、疲劳、月经期等临时性免疫状态改变也可能诱发。复发频率与个体免疫状态相关,部分患者每年发作超过6次。
5、皮肤屏障破坏外阴部位皮肤摩擦、外伤或合并其他皮肤病时,局部防御功能减弱易致病毒侵入。激光脱毛、纹身等操作可能成为感染诱因。合并细菌感染可能加重疱疹皮损程度。
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发作期应避免性接触。保持患处清洁干燥,穿宽松棉质内衣减少摩擦。反复发作者可考虑长期抑制治疗,配偶及性伴侣应同时接受检查。日常需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注意缓解精神压力,复发期间禁食辛辣刺激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