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病人需要注意康复训练、预防并发症、心理疏导、饮食调整和家庭护理等方面。偏瘫通常由脑血管意外、脑外伤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单侧肢体活动障碍,需通过综合干预改善生活质量。
1、康复训练早期介入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肢体功能。可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平衡训练及步态练习,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针对上肢可选用握力球、滑轮训练器,下肢可使用踝泵运动或脚踏车。训练强度需根据肌力分级调整,避免过度疲劳。若出现肌肉痉挛,可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缓解症状。
2、预防并发症长期卧床易引发压疮、深静脉血栓和肺部感染。需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骨突部位使用减压垫。每日进行下肢气压治疗预防血栓,鼓励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留置导尿管者需定期膀胱冲洗,保持会阴清洁。监测体温变化,发现尿路感染或坠积性肺炎时及时就医。
3、心理疏导约60%偏瘫患者伴发卒中后抑郁。家属应观察情绪变化,通过音乐疗法、回忆疗法疏导负面情绪。鼓励参与简单家务活动重建自我价值感,避免使用消极语言刺激患者。严重抑郁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舍曲林片或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抑郁药。
4、饮食调整吞咽障碍者需调整食物质地,选择稠粥、果泥等糊状食物。每日蛋白质摄入不低于1.2g/kg体重,优先选择鱼肉、蛋清等优质蛋白。限制钠盐摄入预防高血压复发,补充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进食时保持坐位,餐后清洁口腔残留食物。
5、家庭护理居家环境需移除地毯、门槛等障碍物,浴室加装防滑垫和扶手。选择前开扣衣物便于穿脱,使用长柄取物器辅助拿取高处物品。建立规律排便习惯,便秘时可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夜间床旁放置便器,避免如厕跌倒。
偏瘫病人需保持每日30分钟以上康复训练,家属协助记录肌力变化和异常症状。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脑部恢复情况,控制血压血糖在目标范围。夏季注意补充水分预防脱水,冬季加强肢体保暖避免血管痉挛。外出时使用拐杖或轮椅,随身携带急救联系卡注明基础疾病和用药信息。
偏瘫引起的吞咽困难可能比较严重,需要及时就医评估。偏瘫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可能与脑卒中、脑外伤等因素有关,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偏瘫患者的吞咽困难通常表现为进食时呛咳、食物滞留口腔或咽部、流涎等症状。脑卒中后中枢神经损伤可能导致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使食物误入气管风险增加。长期吞咽困难可能引发体重下降、脱水等问题,部分患者需要鼻饲管或胃造瘘维持营养。
少数患者吞咽困难程度较轻,仅表现为进食速度减慢或特定质地食物吞咽障碍。这类情况可通过吞咽功能训练改善,但仍有必要进行吞咽造影等专业评估。某些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也可能伴随进行性吞咽功能恶化。
建议家属协助患者保持坐位或半卧位进食,避免平躺喂食。食物应选择糊状或泥状等易吞咽形态,温度以常温为宜。定期进行口腔清洁,进食后保持直立姿势30分钟以上。出现反复发热、咳嗽等症状时需警惕吸入性肺炎,应尽快到神经内科或康复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