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肥大是指心脏体积异常增大,通常由心肌肥厚或心腔扩张引起,是否严重需结合具体病因判断。心脏肥大可能由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长期贫血等因素导致,表现为胸闷、气短、下肢水肿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高血压是心脏肥大的常见原因,长期血压升高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左心室肥厚。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需通过降压药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控制血压,同时限制钠盐摄入。心脏瓣膜病如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会导致血液回流异常,引发心房或心室扩张。这类患者可能伴随呼吸困难、乏力,严重时需进行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
扩张型心肌病会使心腔扩大、心肌变薄,患者易出现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该病可能与基因突变、病毒感染有关,治疗需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螺内酯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会造成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长期未治疗可能引起心室肥大。儿童患者常见喂养困难和发育迟缓,需通过介入封堵或外科手术矫正。
长期严重贫血时,心脏会代偿性增加泵血效率导致扩大。患者常有面色苍白、易疲劳等表现,需纠正贫血原因并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也会加速心率、增加心脏负担,需治疗原发病并使用普萘洛尔片控制症状。
心脏肥大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饮食需低盐低脂,保证优质蛋白和新鲜蔬菜水果摄入。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若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持续胸痛或意识模糊等危急症状,须立即就医。心脏超声和动态心电图能有效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建议每3-6个月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