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否严重取决于病情进展程度,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通常可以控制病情,但晚期可能导致不可逆视力损伤。青光眼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需根据分型及严重程度制定方案。
青光眼早期可能仅表现为眼压轻度升高或视野轻微缺损,此时通过降眼压药物如布林佐胺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等可有效控制。若未及时干预,眼压持续升高会压迫视神经,出现视野缩小、视力模糊等症状,需联合使用乙酰唑胺片等口服药物或进行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当药物控制不佳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可能需行小梁切除术或引流阀植入术等外科干预。
部分特殊类型青光眼如先天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治疗难度较大,常规手段效果有限。晚期青光眼患者即使手术也可能残留视野缺损,需长期使用甲钴胺片等神经营养药物延缓进展。妊娠期或合并全身疾病者用药需严格评估风险,如前列腺素类药物禁用于活动性葡萄膜炎患者。
青光眼患者应避免长时间暗环境用眼,每日饮水控制在2000毫升以内并分次饮用。定期监测眼压及视野变化,术后患者需遵医嘱使用氟米龙滴眼液预防瘢痕化。保持情绪稳定,剧烈咳嗽或呕吐可能诱发急性发作,可备用甘露醇注射液应急。建议每3-6个月进行眼底照相和OCT检查,合并糖尿病者需同步控制血糖。
青光眼患者通常可以接受冷冻手术治疗,但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由医生评估决定。冷冻手术主要用于降低眼压,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或无法耐受其他手术的患者。
冷冻手术通过低温破坏部分睫状体上皮细胞,减少房水生成从而降低眼压。该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适合高龄或合并全身疾病的患者。手术过程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单次治疗时间约10-15分钟,术后可能出现短暂眼部充血、疼痛等反应。对于开角型青光眼或部分继发性青光眼,冷冻手术可作为联合治疗手段,术后仍需配合药物控制眼压。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术后眼压反弹、持续性低眼压或视力下降等并发症。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严重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等特殊类型可能疗效有限。多次重复治疗可能导致睫状体功能永久性损伤,需严格控制治疗次数与能量参数。儿童青光眼患者因眼球发育特点,通常不建议首选该术式。
术后需定期监测眼压、视力及眼底变化,避免揉眼或剧烈运动。出现持续眼痛、视力骤降需立即就医。日常应保持情绪稳定,控制血压血糖,避免在暗环境长时间用眼。建议每3-6个月进行青光眼专科随访,根据眼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