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手术是一种通过阴道和宫颈将宫腔镜置入子宫腔内进行诊断或治疗的微创手术,主要流程包括术前准备、麻醉、宫腔镜置入、手术操作及术后观察。
1、术前准备术前需完善妇科检查、超声评估及血液化验,排除手术禁忌。患者需禁食禁水6-8小时,排空膀胱。手术室需准备宫腔镜系统、膨宫介质及配套器械,核对患者信息后建立静脉通路。
2、麻醉实施根据手术复杂程度选择局部麻醉、静脉麻醉或硬膜外麻醉。麻醉起效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置入阴道窥器暴露宫颈,用宫颈钳固定宫颈前唇便于后续操作。
3、宫腔镜置入用探针探查宫腔深度后,逐步扩张宫颈至适合镜体通过的宽度。连接膨宫泵注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膨胀宫腔,在直视下将宫腔镜经宫颈缓慢送入宫腔,系统检查子宫内膜形态及双侧输卵管开口。
4、手术操作发现病变后根据类型选择器械:息肉切除使用环形电极,黏膜下肌瘤用针状电极分次切除,宫腔粘连用微型剪刀分离。术中持续监测膨宫压力,控制液体出入量差值在1000毫升以内。
5、术后观察退出器械后观察宫颈有无出血,必要时填塞纱布。监测生命体征2小时,指导患者记录阴道出血情况。术后24小时内禁止驾驶,1周内避免盆浴及性生活,1个月后复查宫腔恢复情况。
术后应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逐步增加优质蛋白摄入促进创面愈合。两周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出现发热、持续腹痛或大量出血需及时返院。定期复查超声评估内膜修复情况,根据病理结果决定后续治疗方案。术后3个月经周期后可考虑妊娠计划,但需个体化评估宫腔环境。
宫腔镜手术后是否要尽快怀孕需根据手术类型和个体情况决定。对于宫腔粘连分离、子宫内膜息肉切除等治疗性手术,通常建议术后3-6个月内尝试怀孕;若为诊断性检查且未发现明显病变,则无须刻意提前备孕。
治疗性宫腔镜手术如处理子宫畸形或宫腔粘连后,子宫内膜修复需要一定周期。术后1-3个月是内膜增殖的关键阶段,此时规律月经恢复提示内膜功能基本重建。临床观察发现这个时期受孕能降低粘连复发的风险,同时避免子宫内膜过薄导致的着床失败。术后配合雌激素治疗的患者,需完成既定疗程后再开始备孕。
存在输卵管积水或严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术后可能需要更长的恢复期。这类情况往往需要先通过超声监测确认病灶无复发,再考虑妊娠计划。年龄超过35岁的女性可适当提前备孕时间,但需经阴道超声评估内膜厚度达到8毫米以上。有复发性流产史者建议完成血栓前状态筛查后再妊娠。
术后备孕期间应保持每日叶酸补充,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盆腔充血。同房频率建议控制在每周2-3次,排卵期可通过基础体温测定配合超声监测。若术后6个月未孕需复查宫腔镜,排除新发粘连或炎症可能。所有计划都应在主刀医生随访指导下进行,根据每次复查结果动态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