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可以就诊于神经内科、精神心理科、中医科、睡眠医学科或耳鼻喉科。失眠可能与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神经系统病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或中医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1、神经内科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可能导致睡眠障碍,神经内科医生会通过脑电图、多导睡眠监测等检查评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若确诊为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失眠,可遵医嘱使用改善脑代谢的药物如奥拉西坦胶囊、胞磷胆碱钠片,或调节睡眠节律的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雷美替胺。
2、精神心理科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常伴随入睡困难或早醒症状,该科室会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等心理评估工具。治疗上可能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和抗抑郁药物如盐酸帕罗西汀片、米氮平片,严重失眠者可短期使用右佐匹克隆片等非苯二氮卓类镇静药。
3、中医科中医将失眠归为不寐,辨证分型包括心脾两虚、肝郁化火等类型。医生可能开具归脾汤加减方剂调理气血,或通过针灸百会、神门等穴位安神定志。中成药如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也常用于改善睡眠质量。
4、睡眠医学科该专科配备多导睡眠监测仪等设备,可精准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等特殊睡眠障碍。针对呼吸暂停患者可能建议使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昼夜节律紊乱者会进行光疗调节生物钟。
5、耳鼻喉科鼻中隔偏曲、腺样体肥大等上呼吸道结构异常可能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表现为夜间频繁觉醒。医生会通过鼻咽喉镜评估气道情况,必要时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等手术治疗。
失眠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睡前避免饮用咖啡浓茶,卧室环境需安静黑暗。适度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长期失眠者建议记录睡眠日记辅助医生诊断。若伴随日间嗜睡、记忆力下降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
打呼噜可挂耳鼻喉科、呼吸内科或睡眠医学科。打呼噜可能与肥胖、鼻中隔偏曲、扁桃体肥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腺样体肥大等因素有关。
1、耳鼻喉科耳鼻喉科主要排查上呼吸道结构异常导致的打呼噜。常见病因包括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扁桃体肥大等。医生可能通过鼻咽喉镜、睡眠监测等检查评估气道阻塞程度。若存在明显解剖结构异常,可能建议手术矫正,如鼻中隔矫正术、扁桃体切除术等。
2、呼吸内科呼吸内科侧重评估睡眠呼吸障碍相关疾病,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典型表现为夜间反复呼吸暂停、白天嗜睡。医生会安排多导睡眠监测明确诊断,治疗方式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口腔矫正器等。合并肥胖者需同步进行体重管理。
3、睡眠医学科睡眠医学科可全面评估睡眠质量及呼吸事件。通过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血氧、脑电波等指标,区分单纯性鼾症与病理性呼吸暂停。对于复杂病例可能联合耳鼻喉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会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如行为干预、呼吸机治疗等。
4、口腔科口腔科适用于下颌后缩等颌面畸形引起的打呼噜。通过口腔扫描、头影测量分析骨骼结构,可能推荐口腔矫治器前移下颌骨扩大气道。儿童腺样体面容需早期干预,成人严重骨性畸形可能需正颌手术联合治疗。
5、内分泌科内分泌科针对代谢异常相关打呼噜。甲状腺功能减退、肢端肥大症等内分泌疾病可导致舌体肥大或上气道水肿。需检测激素水平,原发病控制后打呼噜症状常可缓解。合并糖尿病者需同步优化血糖管理。
日常建议保持侧卧位睡眠,避免睡前饮酒。超重者应控制体重,戒烟并治疗鼻腔过敏。使用加湿器保持卧室空气湿润,枕头高度以维持颈椎自然曲度为佳。若打呼噜伴随晨起头痛、记忆力下降等症状,或家属观察到呼吸暂停现象,须及时就医完善睡眠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