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引起发烧不退需及时就医并综合处理,主要措施包括伤口清创、抗感染治疗、物理降温、营养支持和体位管理。褥疮合并发热多提示局部或全身感染,可能伴随寒战、乏力等症状。
1、伤口清创深度褥疮需由医护人员进行专业清创,去除坏死组织。浅表溃疡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配合银离子敷料覆盖。感染创面可能需要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根据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清创后保持创面干燥透气,避免大小便污染。
2、抗感染治疗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广谱抗生素。若培养出耐药菌株,需调整为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特殊抗菌药物。同时需监测肝肾功能,疗程通常持续7-14天直至体温正常。
3、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时采用温水擦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禁止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可配合退热贴使用,每4小时更换一次。持续高热需进行血培养排查败血症,必要时静脉补充电解质溶液。
4、营养支持每日保证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质蛋白摄入,可选择乳清蛋白粉。补充维生素C片促进胶原合成,锌硒咀嚼片加速创面愈合。贫血患者需配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白蛋白低于30g/L时考虑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
5、体位管理使用交替式充气床垫,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骨突部位垫环形减压垫,保持床单平整无皱褶。大小便失禁者需及时清洁,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肛周皮肤。翻身时避免拖拽摩擦,可采用吊架辅助转移。
长期卧床患者每日需检查全身皮肤,尤其注意骶尾部、足跟等受压部位。保持室温22-26℃避免出汗潮湿,床单位使用吸湿透气材质。饮食注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原则,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B片改善代谢。家属应学习正确翻身技巧,记录体温变化和创面情况,出现脓性分泌物或持续高热应立即送医。
褥疮手术后一般需要1-3个月才能完全恢复,具体时间与创面大小、手术方式、术后护理及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
褥疮手术后的恢复时间通常分为三个阶段。浅表性创面或小型皮瓣移植术后恢复较快,约1-2周可完成伤口初步愈合,1个月内实现功能恢复。这类手术创伤较小,术后配合规范换药和减压护理,皮肤再生速度较快。中等面积创面需进行游离皮瓣移植时,术后2-4周为组织存活关键期,需严格卧床制动,完全恢复需2个月左右。大面积深度褥疮合并感染时,可能需多次清创手术或肌皮瓣修复,术后3-6周为皮瓣稳定期,完全恢复往往超过3个月。恢复期间需注意观察皮瓣颜色、温度及渗液情况,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创面细菌培养。营养支持对恢复至关重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达到每公斤体重1.5克,同时补充维生素C和锌制剂。术后体位管理需采用气垫床或交替减压装置,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避免新建皮瓣受压。功能锻炼应从术后第3周开始逐步进行,初期以被动关节活动为主,后期过渡到主动肌肉训练。
术后应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出现发热、创面红肿渗液增多或皮瓣发黑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间建议每周测量创面面积并拍照记录,便于医生评估愈合进度。吸烟患者必须戒烟,糖尿病患者需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8mmol/L。完全恢复后仍需持续进行皮肤护理,使用润肤霜改善皮肤屏障功能,长期使用减压坐垫和床垫,定期检查骨突部位皮肤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