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胎一般在怀孕5-7周时通过B超检查可以初步发现。葡萄胎的超声诊断主要依靠孕囊结构异常、绒毛水肿特征、血流信号异常、子宫增大程度、卵巢黄素化囊肿等典型表现。
1、孕囊结构异常完全性葡萄胎在B超下通常表现为宫腔内充满蜂窝状或落雪样回声,无正常胚胎结构。部分性葡萄胎可能同时存在异常绒毛组织与发育不良的胎儿组织。超声检查时需重点关注孕囊形态是否规则,囊内是否存在分隔或杂乱回声。
2、绒毛水肿特征葡萄胎绒毛水肿在超声下呈现为多个小囊性暗区,直径多在3-10毫米之间,呈簇状分布。这种特征性改变与正常妊娠绒毛结构明显不同,通常在经阴道超声检查时显示更为清晰,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3、血流信号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葡萄胎组织血流信号丰富,呈低阻力型频谱,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常低于0.4。异常增生的滋养细胞会形成大量动静脉瘘,这种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与难免流产等疾病进行鉴别。
4、子宫增大程度葡萄胎患者的子宫体积往往大于相应孕周,宫底高度与停经月份不符。超声测量子宫三维径线时,需结合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综合判断。子宫肌层变薄但回声均匀是常见伴随征象。
5、卵巢黄素化囊肿约25-35%的葡萄胎患者合并双侧卵巢多房性囊肿,直径可达6-12厘米。超声下囊肿壁薄,内为清亮液体,这种继发性改变与高水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有关,通常在葡萄胎清除后2-4个月逐渐消退。
确诊葡萄胎后需及时行清宫手术,术后定期监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直至连续3次阴性。饮食应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铁剂,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卵巢囊肿扭转。术后1年内须严格避孕,推荐使用口服避孕药以外的避孕方式。每次随访均应进行妇科检查及盆腔超声复查,警惕侵蚀性葡萄胎或绒毛膜癌的发生。
慢性宫颈炎可通过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宫颈刮片检查、HPV检测、阴道镜检查等方式确诊。慢性宫颈炎通常由病原体感染、机械性刺激、化学物质刺激、激素水平异常、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阴道窥器观察宫颈外观,慢性宫颈炎可见宫颈充血水肿、宫颈糜烂样改变、宫颈肥大或宫颈息肉等表现。检查时可能发现宫颈触痛或接触性出血,部分患者可见宫颈黏液脓性分泌物附着。
2、阴道分泌物检查取宫颈管分泌物进行显微镜检查,可发现白细胞数量增多,提示存在炎症反应。分泌物培养可明确具体病原体类型,常见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等。检查前24小时应避免性生活及阴道冲洗。
3、宫颈刮片检查采用特制刮板获取宫颈脱落细胞,通过巴氏染色或液基细胞学技术筛查异常细胞。该检查可鉴别慢性宫颈炎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同时能发现合并存在的HPV感染征象。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定期检查。
4、HPV检测采用核酸杂交或PCR技术检测高危型HPV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与慢性宫颈炎进展相关。检测样本取自宫颈管分泌物或刮取物,结果阳性需结合TCT检查进一步评估宫颈病变风险。
5、阴道镜检查对宫颈可疑病变区域进行放大观察,醋酸试验可显示宫颈炎特有的醋白上皮和点状血管。阴道镜引导下活检能明确炎症程度及是否伴发癌前病变,是诊断慢性宫颈炎的金标准之一。
确诊慢性宫颈炎后应避免过度阴道冲洗,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发酵乳制品有助于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可增强免疫力,建议每6-12个月复查宫颈防癌筛查。急性发作期需禁止性生活,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药物疗程。